本书为德宏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了配合载瓦语班教学需要和课程安排而汇编成的景颇族文学作品读本,内容主要有阅读理解范文并有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分析讲解,写作方面主要讲解,如何用载瓦文表达或叙述实物等。
本书共三册。分别是《白族语言文化释义丛书·日常用语》《白族语言文化释义丛书·谚语熟语》《白族语言文化释义丛书·话语材料》。通过国际音标注音的方式记录白语发音,辅白语朗读的音频二维码,利用在纸质图书为载体,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系统整理白族的语言体系和词汇构成,对白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和挖掘,将词汇和发音以故事的形式释
《百译馆译语》又称《百夷馆译语》,为是明清时百夷馆编纂的傣汉词汇翻译对照集。以往对它的研究多从傣语与注音汉字比较的角度开展,对其翻译过程,译者身份等并未关注,《百夷馆译语》是反映明代初期云南官话音系的材料,对于研究云南傣语、汉语的近代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译语》,佚名编。此书为《华夷译语》之一,全书分十七门,收波斯语词汇六百七十三个。最后一页有原抄者手书八思八字篆体“太尉之印”。又第六十九至八十页为《回回译语》。此书是研究古代中国与海外波斯等国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袖海编》,(清)汪鹏撰。江户时期的
本书作为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仫佬语语料的收集记录与研究”(17XYY015)的一项阶段性成果,是以笔者近十余年针对仫佬语的观察研究为基础,梳理记录了仫佬族500余条习语表达形式。书中对于习语的定义较为宽泛,郎语言中鲜明的定型化的习惯表达。这些习语在书中被归类为日常生活实践、农业生产劳动、精神文化、处世良言和
基础性 收录通用规范汉字3500个,提供汉字的拼音、笔画数、部首、结构。收释词语11000余条,注重常用义项,并举例加以说明。 实用性 充分考虑读者的学习需求,对字词的音、形、义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地方加以提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均有相应的藏文对照词。释义、例证、提示均有相应的藏文对译。 规范性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本书稿第一章为藏族格言典籍总论。第二章分析了藏族格言典籍的主要内容。第三章重点阐述藏族格言典籍的艺术特征。第四章主要介绍藏族格言典籍对藏族文学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辨析。第一章为藏族格言论著总论。第二章分析了藏族格言论著的主要内容。第三章重点阐述藏族格言论著的艺术特征。扎西次仁,2007年毕业于西藏大学文
本书首先介绍了蒙古语同义词的研究现状及其评价,并对蒙古语同义词研究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分析了蒙古语同义词产生的途径和方法;接着考察了蒙古语同义词的特征,即意义特征、结构特征和民族特征;并且对蒙古语同义词进行了分类;之后探讨了蒙古语同义词的作用;还用实际例子来揭示了蒙古语同义词的区别特征;最后分析了蒙古语同义词
纳西族东巴文化和纳西象形文字同自然界的生命一样,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以及顽强的生命力。人类创造文字的目的,是用它来记录人们的生存轨迹和生活经验、教训。能在世间流传千古的文字,其背后肯定蕴含了大量让人惊讶的内容和意义。在本书中所做的分析,不敢说一定是正确的,但也是一种尝试,希望能与更多的人共同探讨。本书主要还是将汉字甲
本书在生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套用语言生态评估公式,从语言状况、语言能力、语言选择、语言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全面调查研究其内部和外部语言生态,对了解呼伦贝尔市多民族融合区语言使用特点及游牧民族的语言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