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理想人格应有的具体质素而言,学界目前可见关于情、才、德中某一方面的研究,但人格进行研究的成果则少有。故此,为对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具体质素进行更加形象中,分别对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智与才、德与性以及道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对于刘劭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刘劭理想人格思想对先秦两汉儒道系进行讨
《莊子》是道家經典,也是中國文學、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歷代學人或以玄解莊,或以佛解莊,或以儒解莊,各有得失。本書以莊解莊,通過《莊子》各篇之間及《莊子》與諸子之間的互證來探尋《莊子》本義。采用講義體例,篇首有題解,篇尾有小結,以歸納篇目宗旨,回應學術難題。每篇分章,章下分節,每節自成段落,以概括章節要點,梳理文章
《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文本中含有深邃而广博的哲学思想,被称为儒家群经之首。《易经明解》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温海明主编,40余位当代易学名师们对六十四卦的导读、讲解、讨论和辩析的精彩部分,按照《周易》六十四卦篇章顺序进行编辑,分为原文、注释、解读、讨论等版块,是一本集众家所长的《周易》解读读物。本书以
本书是重构的《道德经》,五千言一字不少,但文本全新。全书以老子对“道”的推演为主线——道的存在和变化、道的不可感知、道生天地万物、道对人类的主宰。这条主线散见于原文各章,或隐或显,但贯穿全书。为什么要重构《道德经》?作者认为,今本《道德经》原文,有不少“错层”现象——《道编》论德,《德编》论道;一章之中,又常分论两事。
本书立足于诠释学与“创造性诠释学”的视角与思维,着重考察唐玄宗对老子无为哲学的发展之处以及唐玄宗为什么这么解释、创意何在。他的君德官德思想、民本与教化思想、“国际交往”思想及军事战争哲学中的自然无为、慈爱于人、节俭爱费、谦柔不争、公平无私等主张,对于当今社会的治国理政以及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启示
《道德经》是中国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作者精心研究《道德经》多年,颇有心得,对其有独特的见解。作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编写该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逐章逐句地解读老子《道德经》的内容,并重点解读《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智慧,帮助读者理解其
本书以毕沅本为底本,集结了近现代十数位学者墨学研究之成果,并对各家的校释做了评述,是继孙诒让《墨子间诂》之后,又一本集各家之长,对《墨经》全书做了详细注释的专著。在本书中,作者主要用因明的观点,分析、论证了《墨辩》的逻辑思想,对其做了形式逻辑和因明的类比解释;并对《墨辩》的作者以及《小取》篇中关于辟、援、推等论式的论述
本书为梁启超对先秦哲学代表作《墨经》一书的校勘注释。作者注重以西方的科学方法治墨学,强调《墨经》中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自云本书集结了二十年来对《墨经》的钻研心得。本书对墨子的《经》《经说》上下四篇做了专注,在注释中,作者用了比较的方法,对《墨经》的名辩逻辑做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墨经》的作者问题做出考证,推翻了孙诒让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