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材是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教材,是环境工程原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教材的内容涵盖环境工程实验研究方法、仪表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流体阻力、离心泵、传热、过滤、传质、吸收、吸附、膜分离
本书系统介绍了银川都市圈臭氧污染成因、臭氧来源、不同减排方案的效果评估及臭氧污染控制对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分析了银川都市圈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第2章研究了臭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第3章探讨了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第4章解析了臭氧来源;第5章评估了污染物减排方案对臭氧的影响,提出了臭氧污染控制对
本书是一本探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专业著作,系统阐述了基于遥感数据和通量观测数据的碳收支诊断(CarbonBudgetDiagnose,CBD)模型构建,详细介绍了基于模型-数据融合技术和生物地理学特征的模型参数空间化方法;基于CBD模型,论述了中国和青藏高原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和
本书探讨了碳交易机制的核心原理、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展,涵盖了与碳市场相关的各个方面,从碳排放数据监测到抵消机制的实践,从碳市场配额分配到企业碳资产管理。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碳交易与碳市场的全面了解,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和启发。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系统地理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对于企业相关的监管及相应的处罚趋紧,本书通过分析现阶段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领域企业碳合规的相关规定及实务操作,提出合规建议,供企业的经营
本教材立足国家“双碳”目标,是基于案例化、科普化、问题导向编写而成的通识教材,主要阐述了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减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案例。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碳汇技术,以及碳排放监测与核算等内容。
本书是基于不同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研究、生产实践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际经验编制的。该书有利于各方了解面临突发环境事故的危险性和应急措施,便于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出应急响应来降低事故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升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本书是基于不同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研究、生产实践中所取得
PM2.5污染事关每个人的健康。PM2.5污染健康效应分析需要强调的不仅是健康风险本身的物理化学过程,更需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一个综合的方法来管理健康风险。为此,《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经济学分析以PM2.5为例》主要以PM2.5污染健康效应、经济影响为研究内容,以空气污染健康损失评估模型、健康成本核算方法、现场调查等为研
《大气颗粒物污染在线源解析技术:基于单颗粒质谱》主要阐述了基于单颗粒质谱技术的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及应用,向读者介绍单颗粒质谱的发展历程与设计思路,详细地描述了基于单颗粒质谱的动态源解析原理及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单颗粒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汇总了基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在国内外大
为解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中国宣布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在这种背景下,低碳被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有效降低碳排放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结合双碳发展指引及分行业、分地区发展分析,引入碳汇理念,提出碳压力概念。基于高耗能行业和省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