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水能和森林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涵养形式是以流域地区为主要维系方式。随着国家能源开发和城市化由东向西推进,流域开发和所伴生的人居环境建设,成为我国建设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将摆脱把区域作为孤立社会经济单元的一般思路,突出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区域内自然生态属性和地域文化属性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流域
本书讲述了人类销声匿迹以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筑是如何土崩瓦解,最终又如何消失殆尽的。描述了充斥着化学物质的农场将如何退回原始状态,鸟类等生物将面对如何的命运等。
土壤与健康(国际环境译丛)
人与环境研究突出的是人类行为是否影响环境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后果有哪些,而人口与环境重点研究的是人口变动对环境的影响。鲁礼新编著的《人口与环境简论》通过对人口变迁过程中人口策略选择导致的人口问题和环境变迁的动力因素的分析,得出人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仅与人口规模有关,还与人口分布有关。 《人口与环境简论》可作为环境科
《环境社会学》系统阐述了环境社会学这一学科的若干核心问题,包括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环境意识、环境正义、环境运动、环境控制以及环境教育等,同时,对环境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范式、研究对象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在这环境问日益突出的今天,本书的出版,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环境社会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环境社会学课程教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作者对于1949年以来新中国将近60年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版的观点。如果1949-1979年的第一个30年是以政治时代为特征的中国发展1.0,1979-2008年的第二个30年是以经济赶超为导向的中国发展2.0,那么未来的第三个30年将是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发展3.0。当前在追求
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财富,但这是有限的一份财富。到底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它们又该如何发掘、如何保护呢?《青少年环境保护知识必读丛书》之《城市生态与环境(畅销版)》为你详尽讲述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与环境、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国际合作、城市生态系统概述、环境保护与生态城市规划、城市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模式,同时也为了使更多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其他相关人士了解“内蒙古高校环境教育能力提升及区域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旖隋况,内蒙古师范大学及各项目高校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思考,经过充实和完善,最终形成了《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贝
走马古镇始建于宋代,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成渝古驿道重要驿站、边贸古镇、文化名镇。本书对走马古镇的山水格局、街巷空间、建筑、装饰艺术、人文构成和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梳理出走马古镇的历史形态构成和文化脉络。阐明了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内涵,在保护与发展的前提下,强调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巴渝古镇保护系列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一九八三年至二○○三年担任党和国家公职期间,就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在不同时期和场所发表的一系列意见,其中包括了报告、讲话、文章、信件、会谈纪要、题词和批示等,还有两篇摘自二○○五年出版的《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前言,另有一篇是二○○九年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的谈话。全书共一百四十一篇,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