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与峨眉山佛学院联合策划的系列学术研究丛书《佛教与民俗》第五辑,是近年来关于佛教与民俗研究的部分成果。该辑分为生命礼仪专题、信仰民俗、仪式民俗、团契民俗、岁时民俗、游艺民俗及外三篇等七部分内容,解析佛教如何演变、契合中国民间知识与风俗习惯等。佛教与民俗是一个研究前景很广的课题,对“中国佛教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本土科幻想象传统进行有趣解读的学术普及读物。以中国古代传统标志性符号龙为切入点,从龙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象出现所代表的神话学、人类学含义谈起,展示华夏神龙的面貌和社会功能。作者认为,此种神话幻想之社会功能,相当于原生态的虚拟现实,故在书中以文化基因视角,区分时段研究龙的起源,强调玉龙一体理论,即玉文化催
神话,一般理解为一种人类早期幻想的、虚构的文学故事。本书将引领读者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走出单一学科视角,走向文史哲与艺术、宗教、政治、教育不分家的文化整合观,将神话视为文化文本的原初编码,将神话观念比作某种发挥深度决定作用的文化基因。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本书从文化基因理论创建的新视角,发挥
乐道院,最早是西方传教士传教、办学的场所,庚子后规模扩大,一度成为当地的教会、教育和医疗卫生中心,后又被日本人强征为关押侨民的集中营。可以说一座乐道院,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抗争史,折射了在苦难中挣扎生活、互助友爱、向往和平的人性光辉,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殊文化符号。乐道院医院部分经历继承、发展、变迁,最终成为现
敦煌佛经音有115个写卷,分众经音、单经音和其他经音三类,注音5413条。众经音1815条,抄写时间在八至十一世纪前后,一切经音的抄写时间大体上早于藏经音;单经音2859条,在抄写年代可考的单经音中,唐代较少,五代及以后占绝大多数;其他经音739条,分布在佛经音义、难字音义、难字和难字音上,在抄写年代可考的其他经音中,
《安居金镜》是一部介绍居家宅地风水形势的典籍,全书一共八卷,由清代乾隆时期的周南、吕临二人共同编辑完成。全书的宗旨是根据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居住地,书中涵盖的堪舆知识十分广泛,包括选址、建筑布局等,此外还涉及一些风水宜忌等方面的内容,其思想内核是朴素的择地之术。除了辑录当时常见常用的堪舆文献,如《相宅全
《静思语》被誉为永不下架的一本书台湾的世界品牌,甚至是台湾的第四个奇迹。自1989年出版至今已二十周年,发行超过三百四十五万册,包括英文版、日文版、德文版等十一种语言版本。本书辑录自证严上人与弟子及宾客的对话,文字浅短,可以随机翻阅、随缘受教,并且用字平实不重华词,却蕴含人生哲理与真义。第四集句型较以往更为简洁、易读、
本书主要探讨罗马天主教大公教会,即基督宗教的两个重要概念教宗首席权与教宗无误论超验发生的历史及其展开过程,并探讨其最终所形成的信理。作者清晰梳理并深入研究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要素、内涵与内在联系,以及从公元1世纪、历经中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断被充实的发展史。 此一论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是基督宗教教会内在之历史
本书是对中华文化极具贡献的仲敦巴(公元1004—1064)的一部传记,仲敦巴幼年丧母,无法忍受后母虐待浪迹四方乞讨为生,期间求学未辍,后拜拜阿底峡为师,终成世代敬仰的学派创立者。作者侧重其求学经历,按时间先后描述了一代宗师在极端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怎样在求学的道路矢志不渝坚守初心,最终成为开创一门学派的历史人物为线索,描
本书详细叙述了这座城隍庙的来历,例如曾作为戚继光总兵行辕的历史,以及各朝各代的景观变更、城隍名号的修改等等。书中也讲述了知名典故、庙宇建筑的来历等等,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神话故事信手拈来,富有趣味性。有助于读者了解这座庙宇的历史,体会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