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在明清时期,权力高度集中的帝制将保漕济运作为确保大运河畅通的首要政治任务。保漕至上的国策成为影响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的一个关键因素。本书研究明清时期(1411-1901)山东运河的开挖、维持以及大运河与区域社会互动博弈关系,具体讨论大运河贯通引发的自然环境的连锁反应,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内生性社会力量的
习本书从我国鸟类多样性的“小切口”切入,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大主题”和“大纵深”,全景呈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画卷。本书精选涵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余种典型、珍稀中国鸟,从鸟鸣鸟影、鸟类行为、鸟事趣闻、鸟与人的相处等细节入手,春风化雨般唤起人们心中对乡愁的记忆,对人与自然
本书选取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典型案例,通过深入分析与总结提炼沿线城市“文化引领、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的创新发展经验,形成可供参考的创新思路、核心路径、基本措施等经验模式,探索大运河沿线人文、生态、产业、城市等方面的未来发展实践。
自2017年苏州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来,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区、常熟市分别获得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称号。至今,苏州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56个、示范村(社区)64个。立足沪苏同城化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全力打造太湖生态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生态功能、各生态补偿主体的利益冲突、生态补偿意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影响因素,构建以政府补偿为主导、市场补偿为辅助、社会补偿为补充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以政府途径为主导,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异地开发等市场补偿方式为辅助的省内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从江河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生态环境形势与规划政策跟踪研究
本书共分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生态文明制度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湘赣边区域生态合作研究等6个篇章,收录了34篇论文。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的理论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生态公共治理模式的创建、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形式。具体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价值、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等。
为了便于有关机构、部门和专家学者能更好了解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思路与要求,技术组将研究成果进行集成整理,形成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战略研究: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全书分为13章,包括区域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总体思路研究、区域绿色发展研究、区域大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