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书写历史》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吗?历史学家能够建立一套理论体系吗?面对这些问题,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保罗·韦纳给出了极具争议的回答:写历史更像是写小说!在《人如何书写历史》中,作者对历史的本质、历史撰写的目的、历史学科的定位等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思考,从而令人信服地指出,历史学家的工作的确更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而发生在索马里和卢旺达等地的悲剧,也警醒着我们,即便拥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当今社会,一旦决策错误,也很可能会堕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书中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
《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精)》是陈其泰先生《陈其泰史学萃编》的第7本,如书名所示,论述了从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10年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全书共分四部分,总论“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趋势”、上编“19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学”下编“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学”,以及“增订篇目”。通过分析龚自珍、魏源、徐继畬、夏燮、黄遵宪、梁启
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维护和捍卫党的历史,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意思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巡视组对中央党史研究室巡视整改中提出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在室委会及室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辑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论丛。本论丛从大量反
本书旨在从宋人别集、笔记、史学论著、各类史书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分类收集整理有宋一代的论史之文,不拘文体,以期全面反映宋人的历史观。包括综论、制度沿革论、朝代国别论、人物论、事迹论、史体论、史籍论、咏史诗、咏史词以及宋人史论、史评专
本书从西方学术界对史学的学科特征的争论入手,对其相关讨论进行深入剖析,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对其进行解读,为人们深入了解历史学及其未来提供了极具深度的文本,是史学研究的名作,加之文笔优美,颇具可读性。
由雷家骥著的《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史/中华学人丛书》研究的目的,是为探究中国史学很初的缘起、特质以及发展流变,本书后半部分接驳其《中古史学观念史》原先部分,探究司马迁为何及如何创新古代的史学,以至其后降至盛唐史学的种种变化与发展,目的是欲为前述的史学认知寻求辩证与解答。内容包含探讨中国古代各种历史哲学及思想观念对史学变化的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社会史、历史记忆与日本史研究,在国外游学多年,本书从其新史学实践出发,展示了集体记忆理论、图像史、传媒研究、后殖民批评等话语资源的应用可能,也都对新鲜有趣的素材作了扎实细致的梳理,并不都是简单套用。作者的努力在国内外已经收到了很大学术反响,尤其是在学术范式的转型上取得了极为深厚的成果,对于当代中国学术界
多元现代性的核心,是假定存在着不同文化形式的现代性,它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状况塑造而成。这些不同形式的现代性在价值体系、各种制度及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本书试图从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和经济学等角度,从欧洲、中国乃至跨国公司等论域,探讨多元现代性的相关问题,参与讨论者为艾森斯塔德、魏斐德、杜维明、金耀基等世界知名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西方城市史》(17ZDA229)阶段性成果,分专题研究、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光启学术三部分,以文集形式整合文章20余篇,论述了数字时代的历史研究与文化书写相关内容,对目前史学界、史学理论研究颇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