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6)长三角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与协作治理》介绍了,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地区间相互依赖关系逐渐增强,给地区间建立环保协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环境治理技术、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环保市场等带来很好的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区域环保合作的发展。
本书将自然保护工作的基本知识,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汇集起来,既可作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手册,对一些常见的工作问题提供帮助,也可让公众更多的了解自然生态及其保护的意义,提升公众自然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周冯琦、汤庆合、任文伟主编的《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5环境战略转型与环境治理创新)》:环境战略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环境战略是特定时期内环境发展状况、环境与经济关系、环境与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当前,无论是国际环境保护还是国内环境保护都处在战略转型期。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环保
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值此学院十周年院庆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之际,我们组织编纂了这本专辑。这本专辑共分为“综合管理”、“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三部分,包括22篇文章。综合管理部分内容涉及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学院运行管理机制、教师评聘制度改革、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模
同已有的自然保护区评价与管理相关的书籍显著不同,《自然保护学/高等院校环境类经典教材》将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作为保护的对象,从多维视角论述环境伦理、民族文化、古代生态智慧和宗教文化等社会文化因素对自然保护的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对自然保护行为进行经济学解释。将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功能、结构及规划设计作为切入点,系统论述地理学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休止的开采总会有让资源耗尽的一天。资源枯竭,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如何保护好地球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使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一个重大问题。《资源枯竭的焦虑》以通俗化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向青少年朋友们讲述了环境危机以及保护地球资源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对提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重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过地震地质条件适宜性、次生地质灾害易发性、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用地条件适宜性、水资源适宜性、生态环境、人口与居民点分布格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等指标的综合集成评价,划分了“灾害避让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发展区和人口集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有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不应只是抱怨和对抗的“邻避运动”,需要各种不同意见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同时更需要以“自为”的方式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不同的社会责任主体,其环保责任、义务实现的方式、途径、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能弥补市场和政府调节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除了其所拥有主权的空间这一基础自然资源外,在其空间内的各种物质、能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自然资源均是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某种存在状态,自然资源被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全面地论述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系统地概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其技术的进展,并将每个层次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反映了该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主要内容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资源循环科学基本原理与工程技术基础;工业原材料与废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