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刻本《毗卢大藏经》是我国佛教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此藏经雕于福州开元寺,也称开元寺本大藏经。此藏经由福州开元寺僧人本明、本悟、行崇等发起募刻,并得到当地信众蔡俊臣、陈询、陈靖、刘渐等的赞助;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开雕,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竣工。历经七代住持之不懈努力,终成大业。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刻竣后,又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
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安徽当涂人,宋元之际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派重要代表人物,撰《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等书。《道德玄经原旨》,凡四卷。以“尊皇道”、“尚帝德”,发明“内圣外王”为旨要。本书援儒释老,采摭儒家性理之说,证以《五经》《四书》之言,参以上古帝王之事,以明老孔无二道之旨
本书第一次将江苏道教文化置于江南文脉和中国道教的整体视域中,依据历史文献、道教经典、地方志、田野调查所获的资料,以江苏道教文化的历史发展为经,以对江苏道教思想、教义、人物、道派、道书、道术和科仪的个案研究为纬,通过经纬交织的方式,对江苏道教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研究,通过深入探讨江苏道教文化的演变发展、丰富内涵和时代
《宗镜录》,五代永明寺僧延寿(904-975)集,一百卷,成书背景为“智觉(即延寿)以一代时教流传此土不见大全,而天台、贤首、慈恩性相三宗又互相矛盾,乃为重阁,馆三宗知法比丘更相设难,至波险处,以心宗旨要折中之。因集方等秘经六十部,西天、此土圣贤之语三百家,以佐三宗之义,为一百卷,号《宗镜録》”。 全书总分为三章,卷
本书是一本研究介绍出土文献中所蕴含术数文化的通俗性读物。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龟卜、筮占、梦占、择日、星占等数术文化,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人不断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全书分为“钻龟焚骨,占卜求吉”“奇偶阴阳,变幻莫测”“奇幻梦境,卜以问之”“阴阳五行杂以八方:秦汉时期的《日书》”“日月星辰风雨雾电:简帛中的星占学”五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佛教在中国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模式或哲学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些在佛教的影响下身体力行地参与信仰活动的慈悲众生,也许才是构筑人间佛教家园的真正主体。他们在佛教传播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音声表达、精神诉求等,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与文化演进息息相关。本书试图勾画芸芸众生在汉唐之际佛教香火里的生存状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