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序 和平的使者 刘力红
第一章 传承概述
一、针贵明理
二、黄帝内针的传承
第二章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一、三才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三章 内针规范
一、识证(症)
二、总则
三、三焦同气
四、经络同气
结夏
编辑后记 中医学堂:一灯燃百千灯
《黄帝内针》:
第一章 传承概述
一.针贵明理
1、
回顾《灵枢》的“九针十二原”,这里面谈到针刺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易用难忘”;一个是“犹拨剌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前一个特点讲的是针道的简单性,必须容易操作、容易把握,并且一学就会,很难忘记。如果针道复杂了,变成难用易忘的东西,那么就很难成为常用的方法,不常用,自然就难以经久不衰。第二个特点讲的是针的效用,用针来疗疾治病,就像拨剌、雪污、解结、决闭那样快捷,那么干脆利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那么爽!
如果针道具备了这两个特点,谁会不想学?!谁会不想用?!人人都想学,人人都想用,自然就能“传于后世……终而不灭,久而不绝”了。
因此,用上面的特点来对照今天的现实,我们就会发现,针道之所以衰微,之所以沦落为不常用的方法,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缺失了这两个特征。针已经不再是易用难忘的治法,而施之以病患,亦不再有拨刺、雪污、解结、决闭一样的效果,人们自然就远离它了。所以,我们要想重拾针道往日的隆盛,还是得从找回针道的这两个特征出发,除此别无它途!
2、方针何处起
我常常听刘力红提到扶阳学派祖师郑钦安的一句话,大意是:执药不如执方;执方不如执法;执法不如明理。若真能明理,信手拈来一二味,皆是妙法良方。闻言知音,就知道这是过来人的话,这话也一样适合于针剌。用针同样要打好这四张牌,不过是将其末尾的药换成针而已。
在方药里,不同的方由不同的药配伍而成,以对治不同的病症。在针道里,不同的方并非由不同的针构成,而仅仅是由同一的针扎在人体不同的部位便组成了不同的方,以达不同的治疗目的。有些时候,甚至部位相同,只是扎针的时间改变了,也能成为不同的方,进而治疗不同的病症。
在人体,不同的空间部位有不同的经络分布,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经络运行,所以,在针道里面,构成方的要素并非不同的针,而是不同的时空!时空不同为什么方针就变了呢?因为时空不同,天地就不同,天地不同,阴阳自然不同,方针当然就有差异了。所以,谈针必须统统回归阴阳,回归阴阳才有道,回归阴阳才可能易用难忘,回归阴阳才有可能使针剌驱疾的作用犹如拨剌、雪污、解结、决闭一样。
时逢因缘聚合,我们将在这里比较深广地传讲《黄帝内针》的理法方针,传讲的路径不离阴阳,大家学习的路径同样不离于此,这一点必须时刻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