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大陆的报刊和出版物为材料依据,首次梳理和总结了当代中国的基督宗教史研究,涵盖基督宗教教会史、区域史,以及基督宗教同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学、艺术的关系等方面。
赵晓阳,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宗教史、近代社会史、中西交流史。著有《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八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译有《革命之火的洗礼:美国社会福音和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主编有《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等。
第一章 基督宗教教会史研究
第一节 景教史
一 景教史总论
二 景教在内蒙古、泉州、扬州和西北
第二节 天主教会史
一 蒙元时期天主教
二 明清天主教的本土化
三 礼仪之争与中国文化
四 耶稣会在华历史
五 中梵关系
六 华人天主教徒
第三节 东正教史
第四节 基督新教史
一 基督新教通史研究
二 自立运动和合一运动
三 本色化与本土化
四 本土教派
五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和神学家
六 华人基督徒
第二章 基督宗教区域史和民族史研究
第一节 华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基督宗教在北京
二 基督宗教在内蒙古
三 基督宗教在河北和山西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在东北地区的历史
二 基督教与朝鲜族
第三节 华东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基督宗教与上海
二 基督宗教在江苏、浙江、安徽
三 基督宗教在福建
四 基督宗教与山东
第四节 华中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基督宗教与河南和江西
二 基督宗教与湖北和湖南
第五节 华南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基督宗教与广东以及客家人
二 基督宗教与广西和海南
三 交叉学科与基督宗教研究
第六节 西南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基督宗教与云贵川
二 基督宗教与西南少数民族
三 基督宗教与西藏和藏族
第七节 西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基督宗教与新疆和少数民族
二 基督宗教与甘肃和青海
三 基督宗教与陕西和宁夏
第八节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
一 基督宗教与澳门和土生葡人
二 基督宗教与台湾和原住民
第九节 基督宗教与华人华侨和外侨
一 基督宗教与东南亚华人华侨
二 基督宗教与北美华人华侨
三 基督宗教与外国侨民
第三章 基督宗教与中国宗教和文化
第四章 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政治
第五章 基督宗教与文化事业
第六章 基督宗教与教育事业
第七章 基督宗教与近代医学
第八章 基督宗教与社会经济
第九章 基督宗教与艺术
第十章 基督宗教史研究的学术史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当代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
本色化,英文为“indigenization”,原意为事物显示其自身固有特色的过程。具体到基督教会历史过程的“本色化”,则是特指一种异质文化融人某一文化社会系统中,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转化的过程。由于基督教是一种积极向外传播的世界性宗教,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与异域异质文化和文明发生相遇和融合,这种融合和转化就是“本色化”的过程。
20世纪初期,中国基督教会兴起了“本色教会运动”。所谓“本色教会运动”,按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总干事诚静怡的说法,其目的就是“一方面求使中国信徒担负责任,另一方面发扬东方固有的文明”。所谓由中国信徒担负责任,就是指“自理自养自传,在经济上行政上工作上,都是以中国信徒为主体,西国教士可以退处于辅佐地位”。发扬东方固有的文明,是指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使基督教具有中国文化的“本色”。其实质则在于,由中国教会全面接收外国差会的事业,将来华外国差会主导的基督教会,改造成由华人自治、自传、自养的教会,使教会摆脱“洋教”的“丑号”,成为真正的中国教会。除了基督教会自身的觉醒和要求外,本色教会的成立、发展,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联系在一起,与基督教民族认同的加强、融入国家社会生活主流的过程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按基督教著名人士刘廷芳的观点,所谓本色化就是“中华信徒接受了这些舶来礼物,必须自己去从混杂的结合品中,把基本要素提出来,与自己的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与经验,凭着神的指导,重新配合,成为中国本色的基督教义才能算自己的教义。教会的典章、仪节、礼式、组织,都是一样的”。从表现上讲,必须建立经济上自立,形式上符合中国的礼仪习俗,行动上与中国的现实结合的自治、自养、自传的基督教会。从深层次来讲,即需要缔造与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相契合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因此,近代中国基督教会的本色化具有脱离西方差会的控制而独立,同时还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民情的神学礼仪、组织结构、传教方式等双重甚至多重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