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从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知识结构)入手,结合****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探索信息化时代教师的养成策略及其必备素养。为了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学必备理论知识构建、学习资源获取能力培养、学习支持系统建设、师生交往能力提升、教研能力发展共5个方面展开并详细地阐述,然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师生交往案例,以供一线教师们参阅。另外,为了提升教师们的教研能力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讨论了实证性研究及其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以帮助教师们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能够在合适的时机选用正确的教研方法,从而保证研究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希望文末提供的两篇优质学术论文能对教师们学习实证性论文写作有所裨益和参考。
教育的本质是施教者对受教者施加影响并让受教者向施教者预期的方向转化,从而把受教者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互动是非常关键的,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这个信息的传递过程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借助媒介的,应以有利于达成目标、实现高速传递为目标。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寻求能够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新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获取信息(或知识)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信息交换和信息扩散速度的飞速提升,为学生素质提升、学校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教与学的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地萌芽并发展起来。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协作学习(CSCL)、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教学、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教学、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微课教学、微视频、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学习管理系统(LMS)、学习支持系统(LSS)、在线交互等名词和术语不断冲击着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的大脑。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不掉队,许多省、市教育局都在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参与轮训,试图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升教师们基于最新教育理念和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的能力。
2014-2016年,笔者在全国各地做了40余场大型讲座,根据培训方的要求,培训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何以促进教学”“信息化环境支持的教育变革”“翻转课堂的适应性与控制策略”“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研能力的成长”“微课教学的特点及其组织策略”“微课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等专题。尽管讲座内容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是,通过与一线教师的现场交流,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环境冲击下的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无奈。第一,他们深感自己理论基础薄弱。据教师们反馈:尽管几乎每年都会参加省里、市里组织的讲座,但学到的东西总是不够系统,而且随学随忘,在撰写课题申报材料或者撰写教研论文时,总是感觉无话可说,没有理论深度。第二,虽然深知微课教学、MOOC教学很好,但不论在自己的课堂中,还是在同行的班级里,都尚不具备开展此类教学的条件,自己连个像样的PPT都做不好,还何谈自行开发微课。第三,虽然深知教研论文撰写对自己的个人成长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助于职称晋升,但是自己撰写的论文总是被学术期刊拒稿,对论文写作有很强的挫折感,导致害怕写论文。第四,当前社会中的师生互信度较低,尊师重教受到严峻挑战。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个性也都很强,导致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面临着太大的压力,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基于上述问题,教师们呼吁:希望能够听到比较“落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们不需要悬在半空、纯忽悠理念的夸夸其谈者,更不需要跟风式的各类所谓教改”“今天是一哄而上的翻转课堂,明天又是万家争鸣的微课教学”“我们不希望看到完美无缺的翻转课堂,更不希望听到全是微课赞歌的讲座。因为那不真实!”基于此,笔者发现:系统的理论知识、简便且快捷的教学课件获取与生成技术、教研实践的组织策略及教研论文写作方法,则是一线骨干教师们热切希望并迫切需要的。
基于一线教师的期望和认可,笔者决定结合近3年所做讲座的材料及本人近两年在教研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组织出版《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书。本书将从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知识结构)入手,结合习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探索信息化时代优秀教师的养成策略及其必备素养。
查看全部↓
马秀麟,教育技术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主任。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网络课程建设、教育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15部,于200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2014年获得钱瑗教育基金奖,2015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奖、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一等奖,2016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第1章 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1.1 信息化时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1.1.1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1.2 泛在学习模式对教师的新要求
1.1.3 社会互信度较低所导致的职业压力
1.2 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
1.2.1 教师职业的知识结构理论
1.2.2 信息化环境下的TPACK理论
1.2.3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1.3 从学生评教的视角看教师的专业能力
1.3.1 对学生评教价值的理论研究
1.3.2 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论证
1.3.3 从学生评教结论分析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
1.4 我对优秀教师的理解
1.4.1 优秀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1.4.2 优秀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
1.4.3 对优秀教师养成及发展的小结
第2章 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培养与提升
2.1 学习与认知的重要理论
2.1.1 斯威勒的认知负荷理论
2.1.2 信息获取渠道实验及双通道假设
2.1.3 记忆持久性实验与双重编码理论
2.1.4 建构主义概念及其学习观
2.1.5 认知主义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2.1.6 学习中的动机理论
2.1.7 迈耶关于多媒体认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2.1.8 何克抗关于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影响力的论述
2.2 信息化时代常见的教学策略
2.2.1 教学策略的概念及类型的梳理
2.2.2 微观层次的几个教学策略
2.2.3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2.2.4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2.3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
2.3.1 协作学习概念及其组织管理策略
2.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3.3 MOOC模式与SPOC模式
2.3.4 微课与微课教学模式
2.4 在线学习系统的理念与变革
2.4.1 第一代在线学习系统
2.4.2 第二代在线学习系统
2.4.3 第三代在线学习系统
第3章 学习资源获取能力的发展
3.1 学习资源的获取
3.1.1 学习资源获取方式简介
3.1.2 案例——中学生物学科学习资源的获取
3.2 专业教学软件
3.2.1 几何画板
3.2.2仿真实验室软件
3.3 多媒体素材开发
3.3.1 图像类素材的处理技术
3.3.2 音频类素材的处理技术
3.4 微视频开发
3.4.1 微视频制作简介
3.4.2 微视频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
3.5 思维导图工具
3.5.1 思维导图工具iMindMap简介
3.5.2 iMindMap的关键操作
3.6 多媒体学习资源整合
3.6.1 文稿演示系统PowerPoint
3.6.2 文稿演示系统Prezi
3.6.3 Flash动画制作
3.6.4 面向课件开发的多媒体软件
3.6.5 以网页组织多媒体学习资源
第4章 学习支持系统的建设及新发展
4.1 学习支持系统简介
4.1.1 LSS的类型及其主流功能
4.1.2 LSS中常见的不足
4.2 对学习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4.2.1 建构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
4.2.2 以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学习资源的组织
4.3 对学习支持系统建设的新探索
4.3.1 大数据时代网络学习资源组织策略的探索
4.3.2 基于知识管理与共建共享理念的学习资源开发
4.3.3 面向一线教师的学习资源重组
4.3.4 面向学生的学习进度控制
4.3.5 学习论坛资源重组与再利用
第5章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实践
5.1 组织有效教学实践活动的流程
5.1.1 教学过程设计的流程
5.1.2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
5.1.3 课外学习的组织
5.1.4 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关注的问题
5.2 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5.2.1 信息技术类课程的特点及其问题类别
5.2.2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思路
5.2.3 制作文字效果的教学案例
5.3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
5.3.1任务设计流程
5.3.2 基于任务驱动策略的教学案例
5.3.3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5.3.4 课后反思
5.4 基于微课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5.4.1 教学实践活动简介
5.4.2 在FCM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5.4.3 FCM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4.4 对FCM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5.5 基于MOOC与SPOC理念的教学实践
5.5.1 MOOC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简介
5.5.2 MOOC理念下在线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5.5.3 从MOOC到SPOC:两种在线学习模式成效的探索
第6章 师生交往与学生管控能力的发展
6.1 信息化时代师生交往面临的新挑战
6.1.1 信息化时代教师面临着新型的师生关系
6.1.2 社会互信度不足不利于师生关系发展
6.2 师生交往案例及分析
6.2.1 课堂管理与控制
6.2.2 教师的人际交往
6.2.3 正确理解师生关系
6.2.4 改造“后进生”
6.2.5 严肃对待学生的错误
6.3 对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议
第7章 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7.1 教师教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内涵
7.1.1 教师教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7.1.2 教师教研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
7.2 实证性研究能力发展
7.2.1 实证性研究的概念与要素
7.2.2 调查类教学研究的规范性要求
7.3 定量研究能力发展
7.3.1 教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综述
7.3.2 SPSS中数据形态的判断
7.3.3 数据相关性分析技术
7.3.4 数据序列差异的显著性分析
7.3.5 数据分析中的常见误区
7.4 教研案例及论文
7.4.1 论文——《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7.4.2 论文——《视频资源类型对在线学习体验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