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20世纪综合性的文化巨人。《伟人陶行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陶行知的生平、事业与思想:从大时代、小环境、求学经历、关联群体、家庭环境等来考察陶行知成长所受的影响;从政治理念、哲学观点、文化思想、教育学说、人格精神等层面来展示陶行知的思想体系;从办学实践、文艺创作、科学教育等层面来体现陶行知的创造成就。
儿时的记忆是朦胧的,但有时也是相当清晰的。“陶行知”这一伟大的名字,我最早是在通天街小学(现为泰安市第一实验小学)上四年级的时候,从担任地理课的鲍天氛老师那里听到的。
鲍老师当时40来岁。他高大而挺拔,谈吐文雅,知识渊博,教学严谨,爱护学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别是他经常笑谈“我很有信心活到社会主义来到”的期盼社会主义实现的强烈愿望,以及他那种生机勃发、积极上进的热情,更让我们敬佩。有一次上课,他谈起巍峨雄壮的泰山天下驰名,谈到爱国将领冯玉祥隐居泰山时,请来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来泰山讲课。他介绍了陶行知的一些生活片段。由此,“陶行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一印象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那一年我12岁。
1960年春,泰安一中初中毕业前的一次课外活动,我随着几个同学去参加高中毕业班同学组织的“畅谈理想”演讲会。演讲会上,大家纷纷表态:“我要做一个东方第一流的音乐家”“我要做一个鲁迅那样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其中一个英俊、潇洒的男同学,铿锵有力地说:“我要做一个陶行知那样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以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作为我的座右铭。”啊,陶行知!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初中毕业,我被学校定为保送生。我毅然填报志愿“山东省泰安师范学校”(简称泰安师范),立志当一名鲍老师那样被学生爱戴、崇敬的人民教师;争做陶行知那样的人民教育家。
1963年,我师范毕业当上了人民教师。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座右铭,正值全国掀起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的高潮,我真是有干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劲。我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领导们的表扬。
1972年秋,我被调回泰安师范工作。1986年,我在报纸上惊喜地发现了当时担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同志的文章一《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95周年和逝世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认真、反复地阅读。后来,学校号召老师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组织了“学习陶行知小组”。刚开始我是以开拓学生知识面为目的的。当我为备课而学习《陶行知全集》(十卷本)后,我为那恢宏的理论而感动,我为那高尚的情操而流泪!
尊敬的刘朝宾老师是山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是全国宣传陶行知的先进工作者,退休前曾担任泰安市教育局局长,是我学习陶行知的导师。他借给我各种阅读刊物;为我批改“学陶、师陶”的文章;为我从山东农业大学借来我校所缺的《陶行知全集》(三卷本);还在我腰椎病突发,难以行走时,主动联系八八医院一周仅半日班的老专家为我诊断。在我爬楼梯时,他赶紧把我架起来扶助我。我倔强而感动地说:“不行!你也是70多岁的人了。我就是爬,也不让你架!”他大声回答:“你不是有病吗,我必须帮你!”就这样,我在前面一步一跛地上,刘老师在后面张着两臂慢慢地跟着。不少人放慢了脚步来观看这场“师生真情”的“演出”。我想,当年的陶行知应该就是这样疼爱他的学生的!
在此,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刘朝宾老师接受您学生诚恳的谢意!
在此,向对我“学陶、师陶”启蒙教育的鲍天氛老师,1960年泰安一中毕业班“畅谈理想”演讲会上说“我要做一个陶行知那样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大哥哥,还有支持我的亲朋好友和成千上万的学生们,致以诚恳的谢意!
花甲之年己过,学习、宣传陶行知,任重而道远!
查看全部↓
刘恩铭,男,1942年生,1972年9月壁2001年住泰安师范学校任教(2001年秋五校合一许入泰山学院),于2002年退休。退休前,先后获得泰安县革命大联合先进分子、泰安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泰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1998年被聘为全国首届教育家协会理事。本书为纪念陶行知逝世70周年而作。
章壮志在胸
第二章三年留美生涯
第三章大海凭鱼跃,长空任鸟飞
第四章一石激起于层浪
第五章晓庄学校——教育革命的策源地
第六章新安旅行团——划分新时代
第七章山海工学团创办纪实
第八章1931年的呐喊——少生孩子
第九章1937年呼吁:改革婚姻、殡葬之恶俗
第十章在自由平等的两广看到了光明的太阳
第十一章再会吧,香港!
第十二章奔波的脚步
第十三章震撼世界新教育的“一声惊雷”
第十四章云天情思
第十五章战斗的堡垒——《新华日报》
第十六章异域的回响——陶行知的译诗
第十七章育才学校——人才的苗圃
第十八章社会大学——人民的大学
第十九章“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第二十章科学教育理论及实践活动
第二十一章幼儿教育理论及实践活动
第二十二章普及教育——与山东的不解之缘
第二十三章杜威的中国之行
……
第一章 壮志在胸
第二章 三年留美生涯
第三章 大海凭鱼跃,长空任鸟飞
第四章 一石激起干层浪
第五章 晓庄学校——教育革命的策源地
第六章 新安旅行团一划分新时代
第七章 山海工学团创办纪实
第八章 1931年的呐喊——少生孩子
第九章 1937年呼吁:改革婚姻、殡葬之恶俗
第十章 在自由平等的两广看到了光明的太阳
第十一章 再会吧,香港!
第十二章 奔波的脚步
第十三章 震撼世界新教育的“一声惊雷”
第十四章 云天情思
第十五章 战斗的堡垒——《新华日报》
第十六章 异域的回响——陶行知的译诗
第十七章 育才学校——人才的苗圃
第十八章 社会大学——人民的大学
第十九章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第二十章 科学教育理论及实践活动
第二十一章 幼儿教育理论及实践活动
第二十二章 普及教育——与山东的不解之缘
第二十三章 杜威的中国之行
第二十四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二十五章 人才济济,硕果累累
第二十六章 最后十天的战斗
第二十七章 尘封的生活教育理论
第二十八章 在武训精神的感召下
第二十九章 为理想而战斗
第三十章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第三十一章 陶行知心目中的伟人——孙中山
第三十二章 白求恩是怎样来到中国的
第三十三章 与冯玉祥的战斗友谊
第三十四章 得力助手赵叔愚
第三十五章 陶行知与胡适的人生殊途
第三十六章 对巾帼英雄的由衷赞美
第三十七章 “九一八”,心中的痛
第三十八章 “一二八”,怒涛汹涌
第三十九章 “八一三”,威震全世界
第四十章 忙碌的一天
第四十一章 大爱无疆
第四十二章 深情在流淌——陶行知的家书
第四十三章 陶行知科学的世界观
第四十四章 理想社会的蓝图
哭——陶行知逝世70周年祭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