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
本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八个方面。为便于读者深刻领会曾国藩思想的精髓,我们将每封书信的重要文字和名言警句摘录于标题之下,不仅美观,而且方便记忆。
晚清重臣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曾国藩家书》全书集结了曾国藩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是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是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者的完美忠告。
2.被公认为是历史上珍贵的家庭教育范本曾国藩虽长期在外为官,但对于家庭的关怀、子弟的教育,却面面俱到,无微不至。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一百多年过去了,但他的家庭教育理念仍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上。
3.得到梁启超、毛泽东等名人的一致推崇,将其视为终生必读之经典《曾国藩家书》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得到梁启超、胡适、陈寅恪、毛泽东、蒋介石、钱穆、南怀瑾、范文澜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一致推崇,被他们视为终生必读的经典。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中华传统文化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概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中华传统文化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中华传统文化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绝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思想知识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构建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现代人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已迫在眉睫。本套“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号生于湖南临澧县。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即进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调入广东旅游出版社。编辑策划有季羡林、周一良等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30余种,余秋雨著作全集22种《秋雨合集》。策划出版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禅机》。另有于丹教授畅销书《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发行150余万册。现为自由出版策划人、北京唐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总之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人皆敬重。危行言孙,蠖屈存身。【原文】澄侯、子植、季洪三弟左右:五月二十四发第八号家信,由任梅谱手寄去。高丽参二两、回生丸一颗、眼药数种,膏药四百余张,并白菜、大茄种,用大木匣(即去年寄镜来京之匣)盛好寄回,不知已收到否?六月十六日接到家信,系澄侯五月初七在县城所发,具悉一切。月内京寓大小平安。余癣疾上身已好,惟腿上未愈。六弟在家已一月,诸事如常。内人及儿女辈皆好。郭雨三之大女许配黄卿之次子,系余作伐柯人,亦因其次女欲许余次女故,并将大女嫁湖南。此婚事似不可辞,不知堂上大人之意如何?澄侯在县和八都官司,忠信见孚于众人,可喜之至。朱岚轩之事,弟虽二十分出力,尚未将银全数取回。渠若以钱来谢,吾弟宜斟酌行之,或受或不受,或辞多受少,总以不好利为主。此后近而乡党,远而县城省城,皆靠澄弟一人与人相酬酢。总之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人皆敬重。此刻初出茅庐,尤宜慎之又慎。若三者有一,则不为人所与矣。李东崖先生来信要达天听,余置之不论,其诰轴,则杜兰溪即日可交李笔峰。刘东屏先生常屈身讼庭,究为不美。澄弟若见之,道余寄语,劝其“危行言孙,蠖屈存身”八字而已。墓石之地,其田野颇开爽(若过墓石而至胡起三所居一带尤宽敞),余喜其扩荡眼界,可即并田买之,要钱可写信来京。凡局面不开展、眼鼻攒集之地,我皆不喜,可以此意告尧阶也。何子贞于六月十二丧妻,今年渠家已丧三人,家运可谓乖舛。季弟考试万一不得,亦不必牢骚。盖余既忝窃侥幸,九弟去年已进,若今年又得,是极盛,则有盈满之惧,亦可畏也。同乡诸家,一切如常。凌荻舟近已移居胡光伯家,不住我家矣。书不一一,余俟续具。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译文】澄侯、子植、季洪三弟左右:五月二十四日发出第八封家信,是通过任梅谱之手寄去的。二两高丽参、一颗回生丸、几种眼药、四百多张膏药,还有白菜种、大茄种,用大木匣(就是去年寄镜到京的匣子)装好寄回,不知是不是已经收到?六月十六接到家信,是澄侯五月七日在县城发出的,一切已经知道。本月京城家里大小平安。我的癣病上半身已经好了,只有腿上没有痊愈。六弟在家中已经一个月,诸事如常。内人和儿女们都好。郭雨三的大女儿许配给了黄卿的次子,是我当的媒人,也是因为他的二女儿要许配给我二儿的原因,一同把大女儿嫁给湖南人。这婚事好像不能推辞,不知道堂上大人的意见是怎样的?澄侯在县和八都官司,忠信能让众人信服,十分可喜。朱岚轩的事情,弟虽然出了二十分的力,还是没有把银子全部取回。他如果用银钱来感谢,我弟要斟酌着办,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要么推辞多的接受少的,总是要以不好利为原则。此后近到乡党远到县城省城,都靠澄弟一个人的应酬。总之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这三样,自然神鬼钦服,到处都受人敬重。你这时初出茅庐,更要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