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靠理论的说服力,这就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学术话语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历史传承讲清楚。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收入近年来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学者的重大理论成果。
前 言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观构成了人们的心理定式。任何一种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总要通过核心价值观告诉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提供规则、标准和范式。通过核心价值观,特定的社会、国家不仅为自身提供价值理想和奋斗目标,引领社会发展方向,而且影响个人的价值取向,引导个人活动方向。所以,每一种社会、每一个国家都要确立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为人们提供共同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价值理想,并通过多种渠道使这种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人价值观,以此形成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从根本上说,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的都是该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利益。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个人本位。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既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社会形态的变化同时也就是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的变化。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在价值观上的标志,就是核心价值的变化。
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应当明白,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不存在继承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变革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以及封建主义核心价值的变革;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应当注意,不能简单地移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现成的核心价值观,因为它们不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人民地位的根本变化。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利益,是无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也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利益,应当也必须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和期盼。
任何社会大变动时期都会发生价值重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重估。西方的启蒙运动,是对古希腊罗马时期关于人的思想的一次重估,是被中世纪神学所压抑的古代人文思想的一次重生。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重估,是科学和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一次再生。当代新儒家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则是一次对重估的重估。价值重估的积极作用是纠正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片面认识,消极作用是促使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从而使社会在思想观念上处于无序状态。信仰危机的实质是价值观的危机。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变革的最突出特征和最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把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革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了,构成了一场前无古人、艰难复杂的伟大的社会变迁,它必然引发价值重估的问题,必然为重建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也必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深入而全面探讨的历史性课题。
正因为如此,受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委托,我们编辑了这部著作,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方法》形式上是一本论文集,实际上是一部理论专著。它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由6000余篇论文、30多部著作精选而成。从时间上看,所选论著写于不同年代,时间跨度达10余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思想进程;从内容上看,所选论著关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形成过程、建构方法、实践活动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思潮的关系,并依据逻辑与历史、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原则对之加以整理、编辑,从而呈现为一个理论整体;从主要作者看,他们分别来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一直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前沿,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刻的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力图使这部著作具有资料性、学术性和权威性,成为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参考书。
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以及刘云山、刘奇葆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
为了统一全书的风格,我们对个别论文作了技术性改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方法》由杨耕、吴向东主编。杨耕、吴向东设计了这部著作的整体框架。吴向东组织了论文、著作的选编,侯振武、张智、田立鹏、高影、徐国旺、张超、吴汉锋、谷君峰、窦雅珺、楚轲、闫彦彦、刘婧媛、周竹莉、王兴辉、王晶、张娜、杨帆、刘亦旸、高娟、李素军、孙凡棋分别选编了相关论文、著作。全书由杨耕统筹、定稿。侯振武协助主编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编审、副总编辑周颖编审以及文史出版中心主任章涛副编审专程来北京商讨这部著作,其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令我们感动。没有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这部著作不可能以如此好的质量、如此快的速度问世。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博大精深,在编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深感这是一次重新学习、深入研究、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当我们把这部著作献给读者的时候,我们丝毫没有轻松感。我们感到,这不是结束,而是重新开始,重新踏上理论征程。“我们出征 让生命和使命同行”(汪国真语)。
杨耕 吴向东
2016年11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主编,杨耕,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董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执行主编,吴向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