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主要研究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以及实现方式,共分八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其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略的理论研究,包括第一、二、三章。第一章导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研究意义等进行了概括;第二章具体阐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第三章从历史与实践层面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经验借鉴。其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略的实践研究,即第四章。从当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等方面,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略的现实依据。其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略的对策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在以上理论阐释、经验借鉴和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本书紧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程,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略,包括文本建设、传播创新、心理影响和制度规约。
柳望望,男,汉族,法学硕士,2014-2015年、2015-2016年、2016-2017年连续获得研究生奖学金二等奖。发表过《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的网络治理研究》文章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一)“大众化”的历史考证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联系
三、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
(一)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基础
(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问题的探索
(一)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理论的价值取向要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理论的表现形式须具有中国文化的风格和特点
(五)理论的宣传形式要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六)共产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问题的探索
(一)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进行相应内容的理论教育
(二)注重教育与群众自教相结合
(三)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以树立良好的执政党形象
(四)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机制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问题的探索
(一)以理论创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
(二)以理论通俗化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大众的吸引力
(三)以传播方式的改进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四)以理论成果的转化增进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五)以典型示范引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方向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当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要求
(一)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造成人们心理失衡
(二)就业压力问题使人们思想困惑和疑虑增多
(三)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加剧信仰危机
二、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影响
(三)大众文化的语境
三、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新要求
(一)信息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权威提出挑战
(二)信息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手段提出挑战
(三)信息化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第五章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一、《大众哲学》:文本建设的范例及启示
(一)艾思奇与他的《大众哲学》
(二)《大众哲学》对文本建设的启示
二、关注现实,构建契合大众需要的内容体系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设置的逻辑分析
(二)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体系
三、转换话语,创制与公众表达方式相一致的亲近性文本
(一)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说起
(二)文本话语系统的调整与建构
第六章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一、思想理论传播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借鉴
(一)继承思想理论传播教育的优良传统方法
(二)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法
(一)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传播教育方法转变
(二)由集中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传播教育方法转变
(三)由显性向显性和隐性结合传播教育方法转变
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平台载体
(一)建设立体化宣教平台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建设多样化宣教载体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七章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
一、社会心理在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基础作用
(一)社会心理的含义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
(二)社会心理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点人群及其社会心理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点人群
(二)大众化重点人群的心理特点及其接受规律
三、构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心理认同基础
(一)利益认同 心理认同的起点
(二)制度认同 心理认同的关键
(三)价值认同 心理认同的核心
第八章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
一、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制度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制度的特性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创新制度和机制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良性运行的需要
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机制优化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建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组织保证
(一)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队伍的教育培养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队伍自身的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