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小读者能够更好地学成语、读成语故事,并且能切身地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古文化强劲的生命力,“中国成语故事”这套书特意挑选了出自《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春秋》《诗经》《楚辞》《史记》这12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重要成语,并借助成语典故和故事,把古老、晦涩、深奥、难读的古籍进行通俗易懂的演化。以这些成语为线索,小读者便可以缩短和这12部经典之间的距离。
“中国成语故事”系列套书包括:
1.《诗经》先秦的诗与歌
2.《楚辞》屈原的浪漫与情怀
3. 百家争鸣
4. 诸子智慧
5.《史记·本纪》帝王霸业
6.《史记·世家》王侯家世
7.《史记·列传》合纵连横
8.《史记·列传》大秦崛起
9.《史记·列传》秦汉风云
10.《史记·列传》文景之治
11.《史记·列传》汉武盛世
12.《史记·列传》大汉传奇
亲爱的小读者,很高兴通过“中国成语故事”丛书和你相遇!
中国成语灿若繁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学成语,读成语故事,我们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强劲的生命力。那些传承了千年的成语和古籍经典,能使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他们那个时代的经历与思考。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众多让世人瞩目的古籍经典,历经千年,依然光彩夺目,充满无穷魅力,如《诗经》《楚辞》《史记》《论语》《孟子》等。这些典籍包含许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成语,而这些成语又蕴含着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本套书系统性地选取了下列古籍经典中极具代表性的成语,让小读者在学成语的同时,明历史,知传统,领略典籍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学的源头屹立着美妙、绮丽的《诗经》和《楚辞》,它们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诗经》以朴素深情的文风、简洁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古代诗歌的一种修辞技巧,比指比喻,兴指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所咏的内容),塑造出真实、生动的形象,全面展示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社会生活、历史面貌和人文景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开端。
《楚辞》采用充满激情和幻想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特色的内容,以恢宏的结构、奇崛的风格,展示出两千年以前楚地的山川人物和历史风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思索和探讨,形成各种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人们把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合称为“诸子”,把这些学派总称为“百家”。诸子百家中具较大影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其学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等。这些人又留有《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春秋》等经典著作。
后来,西汉时期的史官司马迁,花费十余年时间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既有帝王、诸侯、将相的传记,也有英雄侠客等普通人的逸闻趣事,共记载了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诗经》《楚辞》《史记》这些古代经典,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领略国学魅力,学习中国古人处世哲学和智慧,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中国成语故事”丛书包括《〈诗经〉先秦的诗与歌》《〈楚辞〉屈原的浪漫与情怀》《百家争鸣》《诸子智慧》《〈史记·本纪〉帝王霸业》《〈史记·世家〉王侯家世》《〈史记·列传〉合纵连横》《〈史记·列传〉大秦崛起》《〈史记·列传〉秦汉风云》《〈史记·列传〉文景之治》《〈史记·列传〉汉武盛世》《〈史记·列传〉大汉传奇》这十二卷。其中的内容贴合时下教育部对增加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的要求,是中小学生学习成语不可缺少的优秀参考书。
这套丛书以故事为切入点,把晦涩、深奥、难读的古文典故进行通俗易懂的演化,选取耳熟能详的成语为线索,缩短小读者和这些经典之间的距离。有些成语典故的原文晦涩难懂,寥寥几个字,情节不连贯,缺乏时间、地点、人物等必要的故事要素。对这样一些典故,本套丛书在遵照原文内容和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对相关原文和典故进行了一些完善和演绎。还有些成语,只有出处没有典故,丛书就以原创的形式,编写了相应的成语故事,以小鹿、老虎等动物形象或以虚构的人物为故事主角,便于小读者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成语。希望小读者能通过学习成语轻松走进这些厚重的典籍,在中华传统文化浩渺的经典中畅游,在文意高深、曲径通幽的古籍花园中探索。
最后,祝亲爱的小读者在成语的世界中享受故事和知识带来的快乐!
周玉洁,湖北房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已发表文学作品上百万字。作品曾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儿童文学》《2013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精选集:美文卷》《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2016中国年度儿童文学》等。散文作品曾多次出现在全国多个省份的高考模拟试卷和高中语文期中、期末考试卷的阅读分析题中;还作为课外阅读教辅资料,在多省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
孔子·《论语》篇
名正言顺 孔子谈治国 004
发愤忘食 忙得忘了吃饭的孔子 008
不耻下问 做人要谦虚好学 011
不敢问津 问路的遭遇 013
道听途说 爱吹牛的人 017
分崩离析 孔子阻止战争的高招 020
后生可畏 聪慧过人的孩子 024
杀鸡焉用牛刀 武城中的歌舞礼乐 028
杀身成仁 榜样的力量 031
朽木不雕 孔子批评宰予 034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的苦恼 038
升堂入室 孔子评价子路的演奏 041
三人行,必有我师 谦虚的孔子 044
箪食瓢饮 安贫乐道的颜回 047
举一反三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 051
孟子·《孟子》篇
威武不屈 孟子眼里的大丈夫 057
出尔反尔 邹穆公的忧虑 060
夜以继日 周公的故事 063
以邻为壑 白圭和大禹的不同之处 068
一毛不拔 吝啬的杨子 072
缘木求鱼 齐宣王向孟子讨教 074
专心致志 孟子劝谏齐王 078
脍炙人口 关于孝道的讨论 08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困境能激发人的潜能 085
水深火热 孟子劝齐宣王攻打燕国 088
明察秋毫 孟子谈王道 091
荀子·《荀子》篇
锲而不舍 强大的蚂蚁和蚯蚓 099
前车之鉴 不听忠告的后果 102
兵不血刃 不战而胜的陶侃将军 105
罚不当罪 偷桃子的人 108
开源节流 只靠一口水井无法战胜干旱 112
梧鼠技穷 梧鼠和螣蛇 115
反手可得 让人刮目相看的叶公 118
墨子·《墨子》篇
以人为镜 墨子评论晋国的内战 125
快马加鞭 墨子的一番苦心 127
何罪之有 墨守成规 墨子劝谏楚王 129
不可胜数 倡导和平的墨子 135
以卵投石 意志坚定的墨子 137
驷之过隙 墨子的主张 140
量体裁衣 越王的分封 143
晏子·《晏子春秋》篇
砥柱中流 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的赏赐 149
摩肩接踵 晏子出使楚国 154
橘化为枳 机智的晏子 157
费财劳民 劳民伤财的高台 160
临难铸兵 临噎掘井 弃国逃亡的鲁昭公 162
千虑一失 齐景公的好意 165
牛角之歌 齐景公的疑问 168
备位充数 不得人心的禁令 170
社鼠城狐 国君身边的恶人 174
直言无讳 晏子辞官归隐 177
春秋时期有个诸侯国叫鲁国,鲁定公是鲁国的国君。
鲁定公虽是国君,可鲁国的大权实际上被鲁国的三大势力把持着。
鲁定公不甘心当个傀儡君主,当他听说孔子的学说和主张后,就召见了孔子,向孔子求教如何治国。孔子给鲁定公提了很多建议。鲁定公十分欣赏孔子的学识与智慧,后来重用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
大司寇是负责制定和施行法令以治理国家的官员。孔子当上大司寇后,就开始在鲁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施行仁政,推广礼乐之道,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鲁国因此变得富强起来。但鲁定公作为国君,却沉迷于酒色和乐舞。他的做法引起了孔子的不满。孔子愤然离开鲁国,带领学生们前往卫国,打算到卫国去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
孔子到卫国后,发现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是个言而无信的人,孔子就只留下了学生中的子路一人在卫国,自己则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继续寻找适合推行他主张的国家。
过了不久,卫灵公去世了。卫出公当上了卫国的国君,他立即就让子路去请孔子到卫国来辅佐朝政。
子路去了孔子那里,问孔子:“卫君请您帮助他治理卫国,老师您将先从哪儿入手呢?”
孔子说:“先正名分。”
子路听后感到不解,就说道:“老师,治理国家,可以从很多事情上入手吧!您却说先正名分,那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啊?”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的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先有个名分,有目标和宗旨。如果目标和宗旨不明确、不合理,结果就会偏离道义;若一个国家的主张和宗旨不能顺乎民意,就无法成就政权稳固的大业;政权不稳固,礼乐之道就无法推行;礼乐若不能推行,则刑罚律令不能很好地执行,就会使法令显得不当;法令不当,赏罚不明,老百姓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以什么作为行为的准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