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数学: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实践案例与探索》是国家特级教师张思明及其团队十八年来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既有理论综述,又有实证分析和案例解读,是里程碑式的中学数学教学作品。《理解数学: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实践案例与探索》从不同侧面,具有开拓意义地展现了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特色:
从课程角度,搭建了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理论框架。
从文献学习和历史回顾角度,证实了数学建模应该而且可以进入我国中学数学课程。
从教学模式角度,给出了中学数学建模核心操作的四个环节,说明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是可行的,也是能做好的。
从教学角度,给出了函数建模和统计建模比较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说明。
从建模的学习角度,分析了数学建模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证明数学建模确实可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拓展教法,转变角色,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从课程资源发展的角度,特别提出了数学建模的课程资源观。
从评价的角度,提出了在设计评价内容时需要关注的对象。
从建模课程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已经成功实践的几种建模的“延拓”形式。
相信本书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广阔的课题学习背景、更丰富的问题资源、可操作的教学案例、可吸取的实践经验。
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全国特级数学教师,博士。先后被评为北京河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青年教师“师德之星”、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第一、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数学教育的最高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等。参与了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副主编。他以其渊博的知识、独特的教学方式开创了中学数学教育的新思路,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面旗帜。
他撰写的60余篇文章、200余万字的著作中,在全国和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的就有8项。在中学数学建模、数学课题学习等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前言
第一章 中学数学建模的相关理论综述和主题探究
1.1 数学建模走进中学的背景
1.1.1 数学应用的发展
1.1.2 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
1.1.3 基础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4 数学建模的教育特质
1.2 本文涉及的相关名词的定义
1.2.1 数学建模和数学模型的定义
1.2.2 中学数学建模
1.3 中学数学建模的数学教育思想基础
1.3.1 弗赖登塔尔对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1.3.2 多元智能理论
1.3.3 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对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影响
1.4 数学建模教与学的发展历程
1.4.1 数学建模课程在大学的开设情况
1.4.2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情况
1.4.3 数学建模及其相关课程在国外中学的发展情况
1.4.4 数学建模在国内中学的发展情况
1.5 目前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实践模式与实施纪实
2.1 北京市几所中学开展数学建模的模式及特色
2.1.1 北大附中模式一一一课内延伸,内外结合
2.1.2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模式一一课外活动中的数学建模
2.1.3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的教学模式
2.2 “双课堂”数学建模的探索与实践
2.2.1 “双课堂”数学建模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2.2.2 高中数学建模“双课堂”课程的定位、内容和总框图
2.2.3 “运用函数知识建模”的单元教学设计
2.2.4 “运用统计知识建模”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案例
2.2.5 数学建模“双课堂”中的评价设计
2.2.6 数学建模“双课堂”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
2.3 实验校的成果和经验集锦
2.3.1 数学建模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北大附中冯海君)
2.3.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一网络双课堂“数学建模”活动中师生的成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辛华)
2.3.3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思考(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高磊)
第三章 中学数学建模实践的反思和理论建构
3.1 如何发挥好教师在建模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3.1.1 如何帮助学生做好数学建模的选题
3.1.2 如何帮助学生撰写好数学建模小论文
……
第四章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