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价值创造:“多规合一”与城市运营模式》针对国内近期“多规合一”的热点问题,运用城市运营与规划整合的创新理论研究和解读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内涵,提出了如何以寻求城市价值大化的创造与实现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的城市运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规划整合理念和方法理论,以及以“五规合一”为核心的规划整合方法和操作路径,最终回答了规划如何为新型城镇化服务、如何为城市创造价值的终ji问题。
《城市价值创造:“多规合一”与城市运营模式》具有行业指导价值,并能填补市场空白。
目标读者定位精准,需求度高,主要针对政府机构及地产商。
迎合市场需求,社会价值巨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本书可以指导各地城市政府和城市运营商快速高效地进行“多规合一”的具体操作,改善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管理效果,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质量。
城市的价值如何创造?创造的基础是什么?创造的方法和途径又是什么?这些是人类城市化历史进程中永恒的课题。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和结晶,充分体现了城市所在地人民的智慧、劳动以及城市各种资源要素综合形成的成果和财富。
诚然,答案是多解的。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信仰、资源禀赋等客观条件的差异,城市的形成进程不同,城市价值的累积和实现途径也不同,但人们对城市价值的理解正在形成趋于一致的认识。纵观古今中外知名或不知名的城镇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客观共性,城市的资源禀赋仅仅构成了城市的价值基础,规划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创造了城市价值,劳动和投资实现了城市价值。
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城镇化发展路径,规划创造城市价值的方式在过去30多年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充分的演绎。体现政府政策意志的城市规划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与城镇化相关的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机遇。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阐明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发展方向;在一系列的新型城镇化创新政策驱动下,基于市场化运作理念的城市运营模式应运而生。然而,中国的城市运营实践目前缺乏充分的学术关注和理论指导,基于城市运营模式的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规划编制技术的理论研究总体上是落后于实践发展的,尤其是基于城市运营模式的“多规合一”,目前仍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学术和理论研究领域。
显然,国家从战略层面已经意识到,规划体系与编制技术现状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目标的事实。中国独特的城乡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形成了多个部门的“多规”局面,并因此产生诸多城市不协调发展的弊端。党的十八大确定城镇化为国家战略后,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年初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三规合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逐步引起各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措施。我们可以从上述一系列政策层面的信息中解读出一个共同点——“多规不合一”向“多规合一”转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省市相继在政府的规划管理层面进行了“两规合一”“三规合一”“四规叠合” 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可以说,这是中国城市规划界的一场深刻的大变革。然而,在变革实践的背后,有诸多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多规合一”是否就等于规划整合?规划整合的内涵和方法是什么?新型城镇化究竟需要“多规合一”还是需要“规划整合”?可以说,无论在政府管理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多规合一”引发的规划整合问题正在逐步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下的核心问题之一,规划如何为新型城镇化服务、如何为城市创造价值,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从业者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目前,围绕规划整合主题的绝大多数实践和最热门的学术讨论基本上集中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营模式下进行,而各种类型的规划,则更多扮演着自上而下的规划行政推手角色。究其原因,在中国现行的独特城乡管理体制下,“政府推动、政府主导” 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一直是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也因此成为城市经营理论与一系列规划编制技术和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发展基础。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的目标,推动基于城市运营模式的规划整合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市场、政府以及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本书以探求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创造与实现为目标,力求在探索总结中国特色城市运营实践模式特征的基础上,阐述规划整合的理念和方法论,进而提出以“五规合一”(“五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核心的规划整合模式的创新理论体系。
笔者期望,借助本书的研究成果,城市决策者、城市规划管理者、职业规划师以及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和房地产投资开发领域的从业人员,可以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城市运营的模式特征和运行机制,能够参考运用本书总结提供的规划整合技术与方法,更科学地实现政府、市场与公众的利益和目标平衡,更高效地整合土地、产业和资本等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资源,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城镇、每一座城市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更高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城市的价值如何创造?创造的基础是什么?创造的方法和途径又是什么?这些是人类城市化历史进程中永恒的课题。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和结晶,充分体现了城市所在地人民的智慧、劳动以及城市各种资源要素综合形成的成果和财富。
诚然,答案是多解的。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信仰、资源禀赋等客观条件的差异,城市的形成进程不同,城市价值的累积和实现途径也不同,但人们对城市价值的理解正在形成趋于一致的认识。纵观古今中外知名或不知名的城镇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客观共性,城市的资源禀赋仅仅构成了城市的价值基础,规划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创造了城市价值,劳动和投资实现了城市价值。
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城镇化发展路径,规划创造城市价值的方式在过去30多年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充分的演绎。体现政府政策意志的城市规划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与城镇化相关的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机遇。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阐明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发展方向;在一系列的新型城镇化创新政策驱动下,基于市场化运作理念的城市运营模式应运而生。然而,中国的城市运营实践目前缺乏充分的学术关注和理论指导,基于城市运营模式的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规划编制技术的理论研究总体上是落后于实践发展的,尤其是基于城市运营模式的“多规合一”,目前仍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学术和理论研究领域。
显然,国家从战略层面已经意识到,规划体系与编制技术现状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目标的事实。中国独特的城乡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形成了多个部门的“多规”局面,并因此产生诸多城市不协调发展的弊端。党的十八大确定城镇化为国家战略后,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年初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三规合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逐步引起各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措施。我们可以从上述一系列政策层面的信息中解读出一个共同点——“多规不合一”向“多规合一”转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省市相继在政府的规划管理层面进行了“两规合一”“三规合一”“四规叠合” 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可以说,这是中国城市规划界的一场深刻的大变革。然而,在变革实践的背后,有诸多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多规合一”是否就等于规划整合?规划整合的内涵和方法是什么?新型城镇化究竟需要“多规合一”还是需要“规划整合”?可以说,无论在政府管理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多规合一”引发的规划整合问题正在逐步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下的核心问题之一,规划如何为新型城镇化服务、如何为城市创造价值,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从业者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目前,围绕规划整合主题的绝大多数实践和最热门的学术讨论基本上集中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营模式下进行,而各种类型的规划,则更多扮演着自上而下的规划行政推手角色。究其原因,在中国现行的独特城乡管理体制下,“政府推动、政府主导” 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一直是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也因此成为城市经营理论与一系列规划编制技术和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发展基础。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的目标,推动基于城市运营模式的规划整合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市场、政府以及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本书以探求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创造与实现为目标,力求在探索总结中国特色城市运营实践模式特征的基础上,阐述规划整合的理念和方法论,进而提出以“五规合一”(“五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核心的规划整合模式的创新理论体系。
笔者期望,借助本书的研究成果,城市决策者、城市规划管理者、职业规划师以及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和房地产投资开发领域的从业人员,可以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城市运营的模式特征和运行机制,能够参考运用本书总结提供的规划整合技术与方法,更科学地实现政府、市场与公众的利益和目标平衡,更高效地整合土地、产业和资本等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资源,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城镇、每一座城市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更高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林竹,工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MPA,梅森学者(Mason Fellow),新泽西州立大学汉弗莱学者(Humphrey Fellow)。林竹先生现任职中国中信公司,专注于新型城镇化PPP与城市运营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序言//Ⅸ
前言//Ⅺ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理论基石//3
第二节创新与逻辑//10
第三节启示//18
第二章城市运营相关理论与实践21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23
第二节城市经营与城市运营//30
第三节国外案例//35
第四节中国实践//41
第五节启示//49
第三章规划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53
第一节欧美国家城市规划理论与体系发展演变//55
第二节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体系发展演变//63
第三节规划整合的相关实践与理论探索//74
第四节启示//88
第四章基于城市运营的规划整合模式创新89
第一节中国特色的城市运营模式//91
第二节规划整合:城市运营的灵魂//103
第三节基于城市运营的规划整合原则//110
第四节规划整合的项目实践应用//112
第五节启示//123
第五章规划整合模式之一:“五规”的比较分析125
第一节“多规合一”的现行方法与探索//127
第二节实践与思考//127
第三节“五规”要素分析整合的工具与方法//146
第四节启示//152
第六章规划整合模式之二:战略发展概念规划的组织整合153
第一节战略发展概念规划概述及常规编制方法//155
第二节实践与思考//157
第三节概念规划整合的工具与方法创新//177
第四节启示//190
第七章规划整合模式之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整合193
第一节常规编制方法//195
第二节实践与思考//198
第三节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的工具与方法//232
第四节启示//240
第八章规划整合模式之四:规划整合价值后评价243
第一节规划整合价值后评价体系//245
第二节规划整合模式的理论及其适用性//265
第三节启示//267
总结269
附录275
附录一项目首期调查清单//277
附录二“五规”一致性及因子影响度调查问卷//279
附录三规划征求意见汇总//284
附录四采纳意见汇总//286
附录五多部门意见分析汇总//287
附录六规划协调度分析//288
参考文献289
致谢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