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章,每章为一个专题,对大众文化研究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设计批判理论、符号学、大众传媒、文化研究、阶层趣味、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理论。本书设计强调学生与原典的接触,注重培养其研究分析能力。本次修订作者拟替换部分案例,使内容更适合当下学生的学习。
导论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之旅
二、大众文化的演变轨迹
三、大众文化理论的几种学说
四、大众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
五、本教材的基本理念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批判理论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
文化工业述要
第二节 相关问题概说
一、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
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致思方式与研究模式
第三节 个案分析
大众偶像的胜利
第二章 符号学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
今日神话
第二节 相关问题概说
一、符号学的基本术语及原理
二、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大众文化分析
三、后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大众文化分析
第三节 个案分析
家乐福的空间语法与娱乐经济
第三章 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化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
解构“大众”笔记
第二节 相关问题概说
一、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
二、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基本视角
三、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个案分析
《龙帝之墓》和《功夫之王》的两次编码
第四章 大众文化的起源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
报刊和大众文化:历史的透视
第二节 相关问题概说
一、民间文化、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
二、文化形式与文化生产的历史变迁
三、通俗文化的扩张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个案分析
摩登女的神话
第五章 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
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第二节 相关问题概说
一、大众媒介演变小史
二、大众文化在不同媒介形式中的演化
……
第六章 大众文化与媚俗艺术
第七章 大众文化与中产趣味
第八章 大众文化与青年亚文化
第九章 大众文化与粉丝文化
第十章 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大众文化理论新编(第2版)》:
二、大众文化在不同媒介形式中的演化
在谈到大众文化的形成时,许多人都会提到大众媒介在其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但事实上,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大众文化的呈现方式不同,其活跃的程度,对受众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将大众文化在不同媒介形式中的演化、呈现等做简要梳理。
1.口头媒介时期
与口头媒介相对应的文化形式是口语文化或听觉文化,其性质又可称之为民间文化。这一时期,所谓的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还没有出现。我们之所以聚焦于这一时期,一是可以看到没有大众文化的时代文化呈现出何种模样;二是可以与后面的大众文化的滥觞形成比对。
在传播学家看来,口语文化值得深入研究,因为人类文明的源头其实就是建立在口语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伊尼斯(Harold A.Innis)指出,希腊文明的辉煌就是口语文化的产物。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把对话这种形式发挥到极致;荷马史诗之所以能成为不朽之作,就在于它隐含着一种口语文化传统的力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伊尼斯认为:“希腊文明是口语词力量的反映。”
为什么口语词会具有力量呢?沃尔特·翁(Walter J.Ong)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他指出:“口语词具有声音的物质属性,它始于人体内部,使人能够互相展示意识分明的内部人格,使得人得以为人,使人组成关系密切的群体。一个人向听众说话时,听讲的人一般就成为一个整体,不仅自己结为一个整体,而且和说话人也结为一个整体。”而在此意义上,“口语词内化的力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和神圣情怀联系在一起,和存在的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这样,口语词就在人们的宗教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上是要朗诵《圣经》的,“因为基督徒心中的上帝总是在对人‘说话’,而不是在给人写字”。
这种解释与本雅明的判断可谓异曲同工。在写作《艺术作品》之前,本雅明完成了《讲故事的人》-文的写作。在此文中,本雅明把介于古代史诗和现代小说之间的讲故事的艺术看作一种富有光晕的艺术,但是,讲故事的艺术如今已走向衰落。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口口相传的经验”在今天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小说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但从小说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它与植根于史诗传统中的故事的区别。讲故事的人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然后再把这种经验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闭门独处,小说诞生于离群索居的个人。讲故事的人要对听众提出忠告,小说家则既得不到别人的忠告,也无法向别人提出忠告,他只能在小说中展示他对生命的深刻困惑。因此,可以说,导致讲故事艺术消亡的罪魁祸首是大众传媒。因为大众传媒,小说开始走俏,新闻得以传播,人们开始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信息,而对来自远方的消息不再产生兴趣,人们的经验也因此走向贫乏。
把本雅明的这些思考转换到传播学语境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尽管他对电子媒介催生的大众文化产品有所肯定,但他似乎更欣赏口语文化传统孕育而成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其实就是民间艺术。而民间艺术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发展,并达到其辉煌的顶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纯粹性,即在口头媒介时期,媒介形式非常单一,其他媒介形式还没有染指人们的生活。豪泽尔指出:“今天可以说已经没有民间艺术了,因为原来意义上的‘民’已经不复存在了。至少对西方来说、特别对是安格鲁撒克逊国家来说是这样的,因为在那里不仅工业城市的人民,而且乡村的村民与较早的民间艺术的代表者已毫无共同之处了。现代交通工具、报刊、路牌、广告、电影、广播和电视使城市文化得以传播和普及,而民间艺术已无法跟上它的脚步了。现在村民唱的是城市的流行歌曲,而已经忘了自己的歌曲;他们开始复制机制的手工艺品,而对老式的农民花样已经不感兴趣;他们开始购买大批量生产的难看的陶瓷品,而不再自己制作装饰漂亮的盘子和罐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