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草原文学》通过对“无数个生活碎片”做“忠实地记录”,再现了一代人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反映了不平凡的、急遽变化的一个时代。作者以富有张力、灵性与情感的文字,描摹了“我的一生”和“我”所背负的精神背囊。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各自专属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圣水,本名海泉,1955年9月出生,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混沌世界》等,现居呼伦贝尔。
卷首诗
我的上帝
哀歌
故乡
我的家
伴随我们成长的邻居
圣水镇系列
土尔扈特人——父亲
口含盐粒的母亲
飓风眼中的三姐——公元一九六七年的坐标
父亲走出监狱
第一次旅行
月光之夜
藏匿在牛粪垛里的爱情
土壤还没有解冻,马兰花就开了
混沌初开的夜晚
一个孩童眼里的城市幻影
读书之痛
父亲在继续着故事
迁徙的前夜
一九七三年冬季
一九七六年——坎坷之年
与死神并辔而行
与巴尔虎人比邻而居的日子里
邂逅香夫人
一九七七年——被《朝霞》击败的高考
一九七八年——第二次高考
一九七九年——《第二次握手》
告别一座纪念碑
关于我的音乐——一九七九年最后的挣扎
喜欢一座城市——那是北京
被慈悲毁掉的大学时光
射进病房的阳光
病榻上的思念
上帝让我绕道而行
困顿
遭遇无灯巷——一场噩梦
与宗教走近的日子
被青蛇刺痛了
为一座城市悲哀
鸣枪,敬礼!
拿什么来招待你,我的Black dog?
平城怀古——为被篡改的历史
啊,教育
一本译著的诞生
追忆一本书的诞生
拥有一个黑夜
眺望生命之岸的时刻
告别办公桌
无处遁形
散伙的饭
我行走在他们的行列里
归去来兮
划船——离开此岸
古韵中的杏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