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一张录取通知书都只是一个起点。什么才是让每个人适应未来发展、赢得人生长跑的根源能力呢?这些能力又如何获得呢?
作者从世界*名校的人才培养思维和名企视角下的职业人才需求入手,对四十多所
名校和名企进行调研和访谈,并结合二十多年留学名校的成长经历和就业名企的职业经验,
详细解读年轻一代在未来发展中所必备的六种能力:包括意志力、人生设计能力、思考
辨析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从为什么培养、如何培养、有
何误区以及如何解决等角度深入分析,为读者提供一手经验,帮助年轻一代走出成长的迷茫,
塑造胜任未来的能力。
1997年,我考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成为附中学生会的文艺部部长,举办了第一届轰动全校的原创歌曲大赛。经历过这样大型活动的磨砺,那时候的我对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然而,在后来协助学校接待了几批海外中学学生团的访问后,我的那份自信受到了冲击在跨文化的差异面前,我感到局促;在交流和沟通上,我感到青涩;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来自海外学生身上的那种与我不同的、游刃有余的自信。我同时也萌生了对海外学习和文化环境无尽的好奇。
高一结束后,我决定鼓起勇气真的走出去看一看。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我16岁第一次踏出国门。这一走,就走了整整十二年,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留学,最后又回到中国。
在全国各地做讲座时,我经常被家长和学生们问到的问题是:回顾十二年的海外留学和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是简历上点缀的那些名校和名企吗?我感觉不是。简历中的这些亮点都是表象,在身心和血液中蕴藏的力量才是本真。
这些本真的力量在我留学十二年的海外岁月中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成长。那段岁月中有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有上坡和下坡的磨砺,有人文和旅行的体验。正是这些不断聚集的力量,
使我拥有对人生选择的自由,对挑战未知的自信,以及在经历眼泪和汗水的磨砺之后,依旧不失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它们为我点亮一盏心灵的明灯,让我主宰人生前行速度的缓急,让我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我一直觉得缺少一本给父母和孩子共读的探索成长究竟为何的书。在求学的过程中, 我们都不同程度地感觉到了,一封大学的录取信,一封企业的录用书,都只是短暂的里程碑。如果只是纯粹地把它们作为目标,我们就输了,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名短跑选手。因为学生时代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因为这个特殊的国际化时代,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正视未来、淬炼自己获得这些本真力量、成为人生长跑选手的机会。
这是一本探索如何获得这些本真力量的书。这些本真的力量,我称之为能力与思维。我对自己的成长历程做了反思,
遍访了对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和观察最深入的两类人群。第一类是中外最顶尖高等学府的招生官和教授们。大学是培养和输出人才的摇篮,他们在每一个时代都持续思考着历史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有着怎样的变化、应该设置怎样的教学体系、配备怎样的师资力量来培养人才制胜未来的能力。近年来交叉型专业的不断诞生,就是时代对人才要求转变的风向标。第二类是创业者、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是吸纳人才和运用人才的基地,他们在商业的浪潮中不断改变自己的人才雇佣标准,淘汰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调研我发现,
除了技术和研究型岗位之外,企业做应届毕业生招聘, 越来越不看重特定的专业背景或者学校排名,而是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方式。
结合我近二十年的海外留学和职业经历,在国际教育工作中的践行,以及对四十多个名校和名企的调研和访谈,我将这些对于年轻一代最重要的本真力量能力划分成六大核心能力,构成四个有递进关系的层级。
第一层级:一切能力的根源,包括意志力、好奇心和人文思维
第二层级: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人生设计能力
第三层级:思维能力,包括思考辨析能力、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跨专业融合能力
第四层级:包含三大能力,是在前三层能力的基础上更为表象,并且能够在后天习得的能力:
跨文化适应力:外语竞争力、学术适应力、生活适应力、制度规则适应力、多元文化适应力
自我管理与他人协作能力: 多任务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就业竞争力
我不仅仅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父母和学生们理解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更希望给予大家培养这些能力的有用的方法和借鉴。正确的认知从消除偏见和迷茫开始为什么近半数的中国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人文社科学习是真的没用吗?辩论只适合口才好的学生吗?
创造力应该如何培养?人生的选择真的是可规划的吗?这些问题都是本书在探讨不同层级的能力时会涉及的主题。
第一层级是蕴藏在所有能力底层的根源能力,包含了意志力、好奇心和人文思维。之所以称为底层,是因为它们深藏在人的心灵和头脑深处,在黑暗中给予我们动力和阳光,牵引着我们其他层级的能力和表象的行为。当我们去看不同领域的专家和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最终触碰到的都是这些底层的核心能力。在三个底层核心能力中,我们可能对于人文思维这个词比较陌生,而人文思维又恰恰是中国当代年轻人最迫切需要的,决定了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包含对历史的尊重,对伦理道德的认知,进而思考自己从何而来以及在当今国际社会和文化中的影响。
第二层级能力是人生设计能力。人生设计这个词引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门同名的课程。迄今为止有一千多名斯坦福学生上过这门课,从中获得了受益一生的人生设计能力。每一个年轻人走到大学阶段的人生之路,都是可预见、可规划的,但再往前的路应该怎样选择,
怎样前行?如何避免人生选择的七年之痒?如何面对看似前方无路的迷茫和沮丧?没有人生设计的思维,我们所有的学习和目标都会变成茫然。
第三层级的能力是关于每个人的思维和知识体系的建构,涉及我们的思考辨析能力, 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和跨专业融合能力。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棵由不同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大树知识体系来源于从课堂或者职场中获得的专业和行业的学习,而且在当下跨界融合的时代,知识体系之间的边界变得很模糊,
拥有多个知识体系的融合能力变成必需;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结构性地思考和运用我们的不同知识体系,甚至产生出创新的花火。
每个人大脑中的这棵树的结构都不同,不同的枝干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决定了哪怕对于同一个事物,每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洞察和行为。而这些洞察和行为恰恰形成了每个人的差异。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们经常听到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生,就是在指出这棵树的建构的重要性。
第四层级的能力不同于其他三层能力,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相处、共同协作时需要的相关能力,也是相对容易通过引导和实践习得的能力,包含了外语竞争力、学术适应力、生活适应力、制度规则适应力、多元文化适应力、多任务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停地直面和认知不同价值观的存在,
从而革新自己的价值观的历程。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中跟拥有不同价值观和经历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 要求我们具备语言沟通、学术适应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而国家地域的不同,
行业的不同, 阶层的不同, 会在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增加更为复杂的维度,
要求我们拥有跨文化的适应力和制度规则的适应力。就业竞争力板块, 我希望帮助广大家长和学生早一步了解从学校跨向职场,
学生将需要越过怎样的鸿沟, 如何注重自身职业素养和操守的培养,在学生时代建构自己的职业经历, 以及有心地去寻找自己的贵人
与有意识地进行强弱人脉网的搭建。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诗人,印度哲学家泰戈尔1924年在清华做过一场精彩的演讲。演讲中的文字在九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字字入心,响彻心扉。
我们已经出来,我们不要在墙圈里躲着,我们现在应该在全世界的面前辩护我们的价值,不仅在我们容宠的家长前卖弄能耐,我们必须明证我们存在的理由,我们必须从我们各家独有的文明里展览普遍公认的成分。现在我是在中国。我问你们,我也问我自己,
我们有的是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从家里拿出来算是你们给这新时期的敬意。
是的,我们要问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从身上拿出来,算是给我们自己人生的最高敬意。
这,应该是我们真正的人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