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南宋孝宗赵眘的隆兴元年(1163)开始,在今福建、浙江、江西、四川一带,伴随着作者的仕履所及,有两种随笔体的私家著述,广受时人喜爱,一时抄刻不辍,几乎家有其书(《夷坚乙志序》)。其中成书略晚的一种名曰《容斋随笔》,专以考核经史见长,属于体例谨严的学术笔记。另一种即是号称志怪小说的《夷坚志》,以文思隽永为其特色,属于古小说中的笔记小说一体。对于《容斋随笔》,后人评价很高,认为不仅可以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后先争美,而且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书为首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夷坚志》,后人也赏其超拔不群,誉为文人之能事,小说之渊海(清陆心源《夷坚志序》)。《容斋随笔》和《夷坚志》的作者是同一人,此人姓洪名迈,字景卢,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说到鄱阳洪氏,南宋初年流传有一段佳话。洪迈的父亲叫洪皓(字光弼),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五月,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充任大金通问使。先在太原被羁留一年,后又流迁到云中、冷山,直到绍兴十三年(1143)七月,宋、金达成和议,洪皓才得以回国。在金凡十五年,艰苦备尝,威武不屈,虽苏武不能过(《宋史·洪皓传》),举世称其忠节。洪迈的长兄洪适(字景伯)、次兄洪遵(字景严),于绍兴十二年(1142)同时中选博学宏词科,洪遵文章尤佳,授秘书省正字(掌管编辑、校正图籍),南宋因词科而直接入选秘书省乃由洪遵首开先例。三年以后,也就是绍兴十五年(1145),洪迈也步乃兄后尘考中博学宏词科,获赐同进士出身。再往后,洪适累官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即右宰相),洪遵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洪迈官至端明殿学士,如《宋史》本传所说:迈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跻贵显。当时三洪兄弟文名满天下,有所谓鄱阳英气钟三秀之说。
三洪之中,洪迈的文学成就最高。当洪迈不足三十岁,离开福州教授任时,他的好友叶黯(字晦叔)以诗二首送别,其中第一首开头就说:一门伯仲知谁似,四海文章正数君。(《容斋三笔》卷九《叶晦叔诗》)可见洪迈小小年纪已然赢得社会的普遍钦仰。我们今天研究这样一位在南宋中期有很高文名声望的人物,研究他持之六十年而精心结撰的小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既充满历史情怀,又富有文学魅力的事情。下面拟分为六个章节,分别论述洪迈其人及其《夷坚志》一书,着重叙述《夷坚志》的成书过程、主要内容和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