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动物营养学原理(翻译版)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动物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基础生物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动物医学以及相关研究领域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该书秉承传统动物营养学和现代动物营养学的理念,尽可能将这一不断发展的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进来,有助于不同生物学科的读者们能更好地将生物化学和生理学与哺乳动物、禽类和其他动物(如鱼、虾)的营养、健康和疾病结合起来。该书源于作者本人过去25年来在德州农工大学所教的四门研究生的课程教材,包括ANSC/NUTR601"动物营养学总则"、ANSC/NUTR603"实验营养学"、ANSC/NUTR613"蛋白质代谢"和NUTR641"营养生物化学"。该书可作为动物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人类医学、食品科学、人体运动学、营养学、药理学、生理学、毒理学、兽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籍或教材。此外,所有章节都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文献,以供生物医学、农业(含动物科学和植物育种)和水产方面的研究者、从业者以及政府官员了解动物营养学原理的基本和具体知识。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 致谢 作者简介 1 动物营养学的生理和生化基础 1 1.1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2 1.1.1 营养素和日粮的定义 2 1.1.2 营养的定义 3 1.1.3 饲料的组成成分 4 1.1.4 动物的组成成分 5 1.1.5 饲料的概略养分分析或韦恩德分析 5 1.1.6 饲料和动物成分分析的改进方法 6 1.1.7 生物化学作为营养学的化学基础 7 1.1.8 生理学作为营养学的基础 7 1.2 系统生理学在营养物质利用过程中的整合作用 8 1.2.1 动物细胞的结构 8 1.3 动物系统的概述 13 1.3.1 神经系统 14 1.3.2 心血管系统 16 1.3.3 淋巴系统 20 1.3.4 消化系统 21 1.3.5 肌肉骨骼系统 33 1.3.6 呼吸系统 33 1.3.7 泌尿系统 34 1.3.8 雄性生殖系统 34 1.3.9 雌性生殖系统 36 1.3.10 内分泌系统 37 1.3.11 免疫系统 40 1.3.12 感觉器官 40 1.4 代谢途径概述 41 1.4.1 主要代谢途径及其意义 41 1.4.2 代谢途径的特征 41 1.4.3 线粒体内的生物氧化 48 1.5 小结 56 参考文献 58 2 碳水化合物化学 64 2.1 碳水化合物的一般分类 64 2.1.1 概述 64 2.1.2 D-和L-碳水化合物 65 2.1.3 环状半缩醛(醛糖)和半缩酮(酮糖) 66 2.2 单糖 67 2.2.1 定义 67 2.2.2 单糖的化学结构 67 2.2.3 植物中的葡萄糖和果糖 71 2.2.4 动物中的葡萄糖和果糖 72 2.2.5 植物和动物中的其他单糖 73 2.2.6 简单的氨基糖作为植物和动物中的单糖 75 2.3 二糖 75 2.3.1 定义 75 2.3.2 纤维二糖 77 2.3.3 乳糖 77 2.3.4 麦芽糖和异麦芽糖 78 2.3.5 蔗糖 78 2.3.6 α,α-海藻糖 78 2.4 寡糖 79 2.4.1 定义 79 2.4.2 三糖 79 2.4.3 四糖 79 2.4.4 五糖 79 2.5 同聚多糖 81 2.5.1 植物中的同聚多糖 81 2.5.2 动物中的同聚多糖 85 2.5.3 微生物和其他低等生物中的同聚多糖 87 2.6 杂聚多糖 89 2.6.1 植物中的杂聚多糖 89 2.6.2 动物中的杂聚多糖 91 2.6.3 微生物中的杂聚多糖 93 2.6.4 藻类和海藻(海洋植物)中的杂聚多糖 94 2.6.5 植物的酚类聚合物 95 2.7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97 2.7.1 单糖 97 2.7.2 二糖和多糖 99 2.8 小结 100 参考文献 102 3 脂质化学 106 3.1 脂质的分类与结构 107 3.1.1 脂肪酸 108 3.1.2 简单脂质 116 3.1.3 复合脂质 118 3.1.4 衍生脂质 126 3.2 脂质的化学反应 137 3.2.1 甘油三酯的水解和脂肪酸的皂化 137 3.3 小结 140 参考文献 141 4 蛋白质和氨基酸化学 145 4.1 氨基酸的定义、化学分类和性质 148 4.1.1 氨基酸的定义 148 4.1.2 氨基酸的两性离子形式(电离) 149 4.1.3 D-或L-氨基酸 151 4.1.4 蛋白质或多肽中修饰过的氨基酸残基 156 4.1.5 游离氨基酸和肽(蛋白质)结合的氨基酸 156 4.1.6 氨基酸的物理状态、熔点和味道 160 4.1.7 氨基酸在水和溶液中的溶解性 160 4.1.8 氨基酸的化学稳定性 161 4.2 肽和蛋白质的定义、化学分类及性质 162 4.2.1 肽和蛋白质的定义 162 4.2.2 动物体内的主要蛋白质 163 4.2.3 从蛋白质中分离肽 165 4.2.4 蛋白质的结构 165 4.2.5 粗蛋白质(CP)和真蛋白质的概念 167 4.3 动物日粮中晶体氨基酸、蛋白质饲料和肽类添加剂 169 4.3.1 晶体氨基酸 169 4.3.2 蛋白质饲料 170 4.3.3 用作饲料添加剂的肽类 171 4.4 游离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174 4.4.1 α-氨基酸中氨基的化学反应 174 4.4.2 α-氨基酸中羧基的化学反应 176 4.4.3 α-氨基酸中侧链的化学反应 177 4.4.4 赖氨酸的ε-NH2基团的化学反应 177 4.4.5 α-氨基酸中同时涉及氨基和羧基的化学反应 178 4.4.6 α-氨基酸侧链基团与α-氨基的分子内环化反应 180 4.4.7 肽的合成 180 4.5 蛋白质和多肽的化学反应 182 4.5.1 蛋白质和多肽中肽键的水解 182 4.5.2 蛋白质和多肽的染料结合 183 4.5.3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和肽类 183 4.5.4 劳里法检测蛋白质和多肽 183 4.5.5 蛋白质和肽类的美拉德反应 183 4.5.6 蛋白质的缓冲反应 184 4.5.7 血红蛋白与O2、CO2、CO 和NO的结合 184 4.5.8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85 4.6 小结 185 参考文献 186 5 碳水化合物营养与代谢 190 5.1 非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191 5.1.1 非反刍动物对淀粉和糖原的消化 191 5.1.2 非反刍动物对乳源及植物来源的二糖和寡糖的消化 193 5.1.3 非反刍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酶的底物特异性 193 5.1.4 非反刍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酶的发育性变化 193 5.1.5 非反刍动物小肠对单糖的吸收 194 5.2 幼龄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198 5.2.1 幼龄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198 5.2.2 幼龄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198 5.3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198 5.3.1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性消化 198 5.3.2 反刍动物小肠对单糖的吸收 207 5.4 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大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208 5.5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208 5.5.1 鱼类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 208 5.5.2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209 5.5.3 鱼类肠道对单糖的吸收 210 5.6 葡萄糖在动物组织中的代谢 210 5.6.1 葡萄糖在动物体内的周转 210 5.6.2 糖酵解 212 5.6.3 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形成乙酰辅酶A 219 5.6.4 乙酰辅酶A通过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和ATP合成进行氧化 221 5.6.5 细胞质戊糖循环 226 5.6.6 葡萄糖通过糖醛酸通路代谢 231 5.6.7 糖异生 231 5.6.8 糖原代谢 245 5.7 果糖在动物组织中的代谢 250 5.7.1 由葡萄糖合成果糖的细胞特异性 250 5.7.2 果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251 5.7.3 果糖的营养、生理与病理意义 253 5.8 半乳糖在动物组织中的代谢 253 5.8.1 在动物组织中由D-葡萄糖合成UDP-半乳糖的途径 253 5.8.2 半乳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254 5.8.3 半乳糖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255 5.9 日粮中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与生理意义 256 5.9.1 非反刍动物 256 5.9.2 反刍动物 258 5.10 小结 259 参考文献 260 6 脂质营养与代谢 267 6.1 非反刍动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68 6.1.1 概述 268 6.1.2 脂肪在口腔和胃内的消化 268 6.1.3 脂质在小肠中的消化 268 6.1.4 脂质在小肠中的吸收 272 6.2 幼龄反刍动物对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277 6.2.1 脂质在口腔和小肠中的消化 277 6.2.2 脂质在小肠中的吸收 277 6.3 脂质在反刍动物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278 6.3.1 脂质在瘤胃内的消化 279 6.3.2 脂质在皱胃内的消化 280 6.3.3 脂质在小肠内的消化 281 6.3.4 脂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281 6.4 鱼类对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282 6.4.1 脂质在小肠内的消化 282 6.4.2 脂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283 6.5 动物体内脂蛋白的运输与代谢 283 6.5.1 脂蛋白从小肠和肝脏中的释放 284 6.6 组织中脂肪酸的合成 292 6.6.1 由乙酰辅酶A合成饱和脂肪酸 292 6.6.2 由丙二酰辅酶A或丁酰辅酶A与乙酰辅酶A合成饱和脂肪酸 296 6.6.3 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296 6.6.4 动物体内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296 6.6.5 在动物营养中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区别 298 6.6.6 脂肪酸合成的测定方法 300 6.6.7 脂肪酸从头合成对底物利用的物种差异 300 6.6.8 同种动物在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利用底物的组织差异 301 6.6.9 脂肪酸合成的营养与激素调控 301 6.6.10 胆固醇的合成及细胞来源 304 6.7 动物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306 6.7.1 动物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 306 6.7.2 甘油二酯在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308 6.7.3 甘油三酯在白色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中的储存 309 6.8 动员组织中的甘油三酯释放甘油和脂肪酸 309 6.8.1 动物组织中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催化的细胞内脂肪分解 309 6.8.2 脂肪三酰甘油脂肪酶催化的细胞内脂肪分解 311 6.8.3 动物组织中二酰甘油脂肪酶和单酰甘油脂肪酶催化的细胞内脂肪分解 311 6.8.4 溶酶体酸性脂肪酶催化的细胞内脂肪分解 312 6.9 动物体内脂肪酸的氧化 312 6.9.1 脂肪酸的代谢命运:产生CO2与酮体 312 6.9.2 线粒体内脂肪酸β-氧化生成CO2和水 313 6.9.3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317 6.9.4 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氧化 318 6.9.5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的调节 319 6.9.6 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系统Ⅰ和Ⅱ 320 6.9.7 动物体内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323 6.9.8 脂肪酸的α-氧化 327 6.9.9 脂肪酸的ω-氧化 327 6.9.10 脂肪酸氧化与脂肪分解的测定 327 6.10 类花生酸的代谢与功能 328 6.10.1 由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类花生酸 328 6.10.2 具有生物活性的类花生酸的降解 328 6.10.3 类花生酸的生理功能 330 6.11 磷脂与鞘磷脂的代谢 331 6.11.1 磷脂的代谢 331 6.11.2 鞘磷脂的代谢 334 6.12 类固醇激素的代谢 335 6.12.1 孕酮与糖皮质激素的合成 335 6.12.2 睾酮和雌激素的合成 335 6.13 动物脂肪沉积与健康 337 6.14 小结 339 参考文献 340 7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与代谢 347 7.1 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347 7.1.1 蛋白质在非反刍动物胃中的消化 348 7.1.2 非反刍动物的小肠对蛋白质的消化 352 7.1.3 非反刍动物的小肠对小肽和氨基酸的吸收 358 7.2 幼龄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364 7.2.1 蛋白质在幼龄反刍动物皱胃和小肠中的消化 364 7.2.2 蛋白质消化产物在幼龄反刍动物小肠中的吸收 365 7.3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365 7.3.1 日粮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 366 7.3.2 影响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的主要因素 372 7.3.3 瘤胃中蛋白质降解在营养上的重要性 376 7.3.4 对高质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添加剂进行过瘤胃保护 377 7.3.5 微生物蛋白质从瘤胃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 378 7.3.6 微生物和饲料蛋白质在皱胃和小肠中的消化 380 7.3.7 核酸在小肠中的消化与吸收 381 7.3.8 反刍动物体内的氮循环及其营养应用 381 7.4 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大肠中的蛋白质发酵作用 383 7.4.1 非反刍动物 383 7.4.2 反刍动物 383 7.5 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383 7.5.1 鱼类胃蛋白酶的发育性变化 383 7.5.2 鱼类肠道胞外蛋白酶的发育性变化 384 7.6 肠外组织对日粮氨基酸的生物利用性 384 7.6.1 日粮氨基酸从小肠进入门静脉的净吸收 384 7.6.2 肝脏对门静脉中氨基酸的截取 384 7.7 动物体内氨基酸的内源性合成 387 7.7.1 动物对内源性合成的氨基酸的需要 387 7.7.2 必需氨基酸作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前体 389 7.7.3 氨基酸合成的细胞与组织特异性 389 7.7.4 氨基酸合成的动物种属差异 392 7.7.5 动物细胞和细菌利用相应的α-酮酸或类似物合成氨基酸 392 7.7.6 D-氨基酸在动物细胞和细菌中的合成 394 7.7.7 动物体内氨基酸合成的调控 394 7.8 动物体内氨基酸的降解 395 7.8.1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途径与蛋白质合成 395 7.8.2 氨基酸降解的细胞和组织特异性 396 7.8.3 氨基酸在细胞中的区室化降解 401 7.8.4 日粮氨基酸的器官间代谢 402 7.8.5 氨基酸氧化生成氨和二氧化碳过程的调节 405 7.8.6 氨通过哺乳动物的尿素循环脱毒为尿素 406 7.8.7 禽类将氨解毒生成尿酸 408 7.8.8 尿素与尿酸合成的比较 411 7.8.9 氨基酸降解的物种特异性 412 7.8.10 动物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 414 7.9 细胞内蛋白质的周转 416 7.9.1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417 7.9.2 线粒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421 7.9.3 蛋白质合成的能量需要 421 7.9.4 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422 7.9.5 蛋白质周转的营养和生理意义 425 7.9.6 营养与激素对细胞内蛋白质周转的调控 426 7.10 动物对日粮氨基酸的需要 428 7.10.1 通过适宜的日粮配方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 428 7.10.2 日粮氨基酸需要量的总则 428 7.10.3 日粮氨基酸质的需要 429 7.10.4 日粮氨基酸量的需要 430 7.10.5 影响日粮氨基酸需要量的因素 432 7.10.6 “理想蛋白质”的概念 433 7.11 评价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质量 434 7.11.1 日粮和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分析 434 7.11.2 蛋白质消化率的测定 435 7.11.3 通过动物饲养试验测定日粮蛋白质的质量 437 7.12 小结 438 参考文献 440 8 能量代谢 450 8.1 能量的基本概念 450 8.1.1 能量的定义 450 8.1.2 动物营养学的能量单位 451 8.1.3 吉布斯自由能 452 8.1.4 细胞内ATP的合成 453 8.2 食物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分配 454 8.2.1 总能(GE) 454 8.2.2 消化能(DE) 456 8.2.3 代谢能(ME) 458 8.2.4 净能(NE)和热增耗 460 8.3 动物代谢转变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464 8.4 热量产生的测定作为动物能量消耗的指标 469 8.4.1 动物的总产热量 469 8.4.2 直接测热法测定热量产生 470 8.4.3 间接测热法测定热量产生 471 8.4.4 比较屠宰法用于评价产热量 473 8.4.5 瘦肉组织与能量消耗 473 8.4.6 应用呼吸商数值评价动物的底物氧化 474 8.4.7 解释呼吸商数值的注意事项 475 8.5 小结 476 参考文献 477 9 维生素营养与代谢 480 9.1 维生素的化学和生化特性 481 9.1.1 维生素的基本特性 481 9.1.2 动物体内维生素的基本来源 482 9.2 水溶性维生素 484 9.2.1 硫胺素(维生素B1) 485 9.2.2 核黄素(维生素B2) 487 9.2.3 烟酸(维生素B3) 489 9.2.4 泛酸(维生素B5) 491 9.2.5 吡哆醛、吡哆醇和吡哆胺(维生素B6) 494 9.2.6 生物素 497 9.2.7 钴胺素(维生素B12) 500 9.2.8 叶酸 503 9.2.9 抗坏血酸(维生素C) 507 9.3 脂溶性维生素 510 9.3.1 维生素A511 9.3.2 维生素D 516 9.3.3 维生素E 520 9.3.4 维生素K 523 9.4 类维生素 528 9.4.1 胆碱 529 9.4.2 肉碱 531 9.4.3 肌醇 532 9.4.4 硫辛酸 534 9.4.5 吡咯并喹啉醌 535 9.4.6 泛醌 536 9.4.7 生物类黄酮 537 9.4.8 对氨基苯甲酸 538 9.5 小结 539 参考文献 541 10 矿物质营养与代谢 548 10.1 矿物质的概述 550 10.1.1 矿物质的化学性质 550 10.1.2 日粮矿物质的吸收概述 552 10.1.3 矿物质的一般功能 556 10.2 常量元素 557 10.2.1 钠(Na) 557 10.2.2 钾(K) 560 10.2.3 氯(Cl) 563 10.2.4 钙(Ca) 564 10.2.5 磷(P) 567 10.2.6 镁(Mg) 569 10.2.7 硫(S) 571 10.3 微量元素 573 10.3.1 铁(Fe2+和Fe3+) 573 10.3.2 锌(Zn) 580 10.3.3 铜(Cu) 583 10.3.4 锰(Mn) 589 10.3.5 钴(Co) 590 10.3.6 钼(Mo) 591 10.3.7 硒(Se) 593 10.3.8 铬(Cr) 595 10.3.9 碘(I) 596 10.3.10 氟(F) 598 10.3.11 硼(B) 599 10.3.12 溴(Br) 600 10.3.13 镍(Ni) 601 10.3.14 硅(Si) 602 10.3.15 钒(V) 603 10.3.16 锡(Sn) 604 10.4 有毒金属 605 10.4.1 铝(Al) 607 10.4.2 砷(As) 608 10.4.3 镉(Cd) 609 10.4.4 铅(Pb) 610 10.4.5 汞(Hg) 611 10.5 小结 613 参考文献 615 11 维持和生产的营养需要量 626 11.1 维持的营养需要量 627 11.1.1 维持的能量需要量 627 11.1.2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其他因素 628 11.1.3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维持需要 629 11.1.4 脂肪酸的维持需要 630 11.1.5 维生素的维持需要 631 11.1.6 矿物质的维持需要 631 11.1.7 水的维持需要 632 11.1.8 用于维持的能量及其底物 634 11.2 生产的营养需要量 635 11.2.1 当前农业生产体系的动物蛋白合成效率不高 636 11.2.2 雌性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 637 11.2.3 雄性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 644 11.2.4 胎儿和新生儿程序化 645 11.2.5 动物出生后生长的营养需要 646 11.2.6 补偿性生长 650 11.2.7 泌乳的营养需要 653 11.2.8 骨骼肌产力的营养需要 663 11.2.9 羊毛和羽毛生产的营养需要 665 11.2.10 家禽产蛋的营养需要 666 11.3 小结 670 参考文献 673 12 动物的采食调控 680 12.1 非反刍动物的采食调控 681 12.1.1 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中心 681 12.1.2 营养物质和代谢物对采食的调控 685 12.2 反刍动物的采食调控 692 12.2.1 瘤胃的物理性局限 693 12.2.2 营养和代谢物对采食的调控 693 12.2.3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对日粮的选择 694 12.3 提高饲料效率的经济效益 696 12.4 小结 696 参考文献 698 13 饲料添加剂 703 13.1 酶类添加剂(酶制剂) 703 13.1.1 概述 703 13.1.2 饲料专用的嗜热酶 705 13.1.3 非反刍动物日粮的酶制剂 705 13.1.4 反刍动物日粮的酶制剂 710 13.2 非酶类添加剂 712 13.2.1 非反刍动物 712 13.2.2 反刍动物 717 13.3 应用于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的其他物质 719 13.3.1 氨基酸及相关化合物 719 13.3.2 防霉饲料添加剂和抗氧化剂 719 13.3.3 丝兰提取物(丝兰宝) 720 13.4 小结 722 参考文献 722 索引 728 (译者:朱翠)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