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与什么是科学精神都是非常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下面是当 代学者对科学的较为可取的特征描述:
A. 与现有科学理论的相容性:现有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宏大的体系,一个成功
的科学学说,不能和这个体系发生过多的冲突。
B. 理论的自洽性:一个学说在理论上不能自相矛盾。
C. 理论的可证伪性: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如果某种学说无论怎么考察,都不可能被证伪,那就没有资格成为科学学说。
D. 实验的可重复性:科学要求其实验结果必须能够在相同条件下重复。
E. 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理论:科学只能在不断纠正错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发展前进,不存在永远正确的学说。在此基础上,对于科学精神比较完整的理解也可以包括:
理性精神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诉诸超自然力。
实证精神所有理论都必须经得起可重复的实验观测检验。
平等和宽容精神这是进行有效的学术争论时所必需的。
所有那些不准别人发表和保留不同意见的做法,都直接违背科学精神。
不能将科学精神简单归结为实事求是或精益求精,尽管在科学精神中确实可以包含这两点,但实事求是或精益求精仅是常识。
并不是每一个具体的科学家个体都必然具有科学精神。
现代科学的源头在何处
答案非常简单:在古希腊。
如果我们从今天世界科学的现状出发回溯,我们将不得不承认,古希腊的科学与今天的科学最接近。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两段名言:
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兴起和罗马的衰落,古代便完结了。中世纪的终结是和君士坦丁堡的衰落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新时代是以返回到希腊人而开始的。否定的否定!
这两段话至今仍是正确的。考察科学史可以看出,现代科学甚至在形式上都还保留着浓厚的古希腊色彩,而今天整个科学发现模式在古希腊天文学中已经表现得极为完备。
欧洲天文学至迟自希巴恰斯以下,每一个宇宙体系都力求能够解释以往所有的实测天象,又能通过数学演绎预言未来天象,并且能够经得起实测检验。事实上,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乃至牛顿的体系,全都是根据上述原则构造出来的。而且,这一原则依旧指导着今天的天文学。今天的天文学,其基本方法仍是通过实测建立模型在古希腊是几何的,牛顿以后则是物理的;也不限于宇宙模型,例如还有恒星演化模型等然后用这模型演绎出未来天象,再以实测检验之。合则暂时认为模型成功,不合则修改模型,如此重复不已,直至成功。
在现代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兴起之前,模型都是几何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勒密、哥白尼、第谷乃至创立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都无不同。后来则主要是物理模型,但总的思路仍无不同,直至今日还是如此。法国著名天文学家丹容在他的名著《球面天文学和天体力学引论》中对此说得非常透彻:自古希腊的希巴恰斯以来两千多年,天文学的方法并没有什么改变。
而这个方法,就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这个天文学的模式也正是今天几乎所有精密科学共同的模式。
有人曾提出另一个疑问:既然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那如何解释直到伽利略时代之前,西方的科学发展却非常缓慢,至少没有以急剧增长或指数增长的形式发生?或者更通俗地说,古希腊之后为何没有接着出现近现代科学,反而经
历了漫长的中世纪?
这个问题涉及近来国内科学史界一个争论的热点。有些学者认为,近现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并无多少共同之处,理由就是古希腊之后并没有马上出现现代科学。然而,中国有一句成语枯木逢春当一株在漫长的寒冬看上去已经近乎枯槁的树木,逢春而渐生新绿,盛夏而枝繁叶茂,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它还是原
来那棵树。事物的发展演变需要外界的条件,中世纪欧洲遭逢巨变,古希腊科学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条件,好比枯树在寒冬时不现新绿,需要等到文艺复兴之后,才是它枯木逢春之时。
导言|江晓原
1 科学中的美和对美的追求|钱德拉塞卡
11
我的见解|马克斯·玻恩
23 科学思想泛论|欧文·薛定谔
31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37
诊断地球 艺术与科学的展望|奥本海默
49 科学的普遍性与国际合作|卡洛·卢比亚
57
公众的科学观|霍 金
61 霍金的意义: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江晓原 穆蕴秋
77 科学·宗教·艺术
兼谈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 |田 青
101 人生观|张君劢
113
玄学与科学 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丁文江
137 我的人文和科学观|葛剑雄
157 为何好莱坞影片中的科学技术绝大部分是负面的|江晓原
科学家与电影人之同床异梦|江晓原
179 科学技术臣服在好莱坞脚下|江晓原
185 科幻的境界与原创力:文明实验|田 松
205 致伊萨克·牛顿爵士的信|江晓原
219 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