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史》通过大家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细节,大家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性格、智慧,让我们体会他们的品质,明白大家的发展历程,这视角非常独特,但却能够反映出大家独特、鲜明的特点,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通过《大家小史》的塑造,让我们感受到大家不再是“高、大、全”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的缺点,把大家表现的栩栩如生,非常有意思。
这部书至今已是第三次“升级版”。
最开始是盛巽昌老师、朱秀芬老师合著的《学林散叶》,于1997年9月交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本书录入中国近现代以来众多学界名流、文艺大家的趣闻掌故,披露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胡适、林语堂、王国维、冰心、林徽因、吴宓、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齐白石、张大干、于右任等等逾干位,其中多见机智与谐趣。
《学林散叶》是盛、朱两位老师(朱老师是盛老师的助手)“十年磨一剑”、坐十年“冷板凳”,在上海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等单位博览群书搜索枯肠、博取约存厚积薄发、抄写积累千千万万张小卡片的结果,从中仅选取4033条,但也有洋洋40多万字,涉及人物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不足是没有目录,未按人物、年月、领域、性质等任何体例整理、编排;再则也有部分条目并非精彩。
“第二版”是若干年后,我在盛、朱两位老师原书稿的基础上,分门别类、颇费周章,将其条目中选取内容甚为精彩者(我自己还另外补充了很多条目;有些条目太简单了的,我还增加了一些介绍、描述、评价、润色之类),按领域、性质等整理、编排为“天分”“勤学”“性情”“经历”“谐趣”“逸闻”“应试”“授业”等26章,每章内再适当兼顾发生年月的先后、每个主体人物尽量放在一起,这便很有些像南朝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了一一当然,我们全是真人真事,而《世说新语》有不少是虚构的前代传说、轶事。
这便是2008年5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演绎学界百年风云,精英知识分子的“唇枪舌剑”,堪称当代《世说新语》。该书因为内容多数是盛、朱两位老师的成果,所以署名他俩在前,我在后。岂敢僭越、擅美?
“第三版”就是手头这本《大家小史:近代大师那些事儿》了。该书完全改变了前面两版的体例,因为那两版基本上是按内容的领域、性质来编排目录的;而本版则是每个人物为一节,然后若干身份、行业接近的人物为一章,总共110余节即110余人,归为9章。这样虽然看起来主体人物大为减少,但每个主体人物的内容更增多、条理也更清晰,所以“分量”其实更足。而且每位人物配以简介、图片,便更加简要明确、图文并茂。
《大家小史:近代大师那些事儿》,即将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一百余年来京派、海派文化的百科全书,一百余位文化、学术前辈的逸闻、趣事。又一部秦牧的《艺海拾贝》,又一部郑逸梅的《艺林散页》。
总共3个版本,恰好大约每10年“升级”“更新”一次。但这个“第三版”《大家小史》,想必也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个版本了。不过,将来若有类似的主题、内容、想法,还是可以再编写出一两个本子来的。那就拭目以待吧!
高/士/宿/儒
严复/可当一通人
辜鸿铭/清末怪杰
章太炎/元勋,国学泰斗
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李叔同/弘一法师,晚晴老人
陈垣/称他“国宝
马寅初/中国人口学人
余嘉锡/读已见书,不知魏晋
吕思勉/现代史学大家
吴承仕/反对人们称他“大师”
黄侃/以国学与骂人名闻海内
钱玄同/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陈寅恪/公子之公子,教授之教授
梁漱溟/中国后一位大儒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钱穆/中国后一位士大夫
革/命/首/擘
康有为/近代改革的先驱
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
秋瑾/心比男儿烈
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
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
蔡锷/将军拔剑南天起
瞿秋白/我是江南燕
文/坛/翘/楚
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
周作人/谈狐说鬼寻常事
许地山/不需无学,不学无术
张恨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郁达夫/出卖文章为买书
茅盾/当文学遇见
徐志摩/天空里的一片云
朱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
郑振铎/位食蟹的人
老舍/人民艺术家
闻一多/斗士·诗人·学者
冰心/有你在,灯亮着
沈从文/宁可少写,不可滥写
丁玲/昨天文小姐,武将军
巴金/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
谢冰莹/中国女兵
钱钟书/文化昆仑
张爱玲/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
艺/苑/恒/星
谭鑫培/伶界大王
齐白石/笔底鱼虾得天趣
黄宾虹/下笔不觉师造化
马一浮/一代儒宗
梅兰芳/国粹之魂
徐悲鸿/悲天鸿鹄
刘海粟/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田汉/中国的“戏剧魂
丰子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张大千/东方之笔
夏衍/戏里戏外皆传奇
傅抱石/我用我法
曹禺/东方的莎士比亚
聂耳/人民音乐家
学/人/方/家
谢无量/提倡唯物史观
熊十力/我有法眼,如量
刘文典/懂庄子的人
陈望道/把墨汁当红糖吃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胡适/为学要如金字塔
郭沫若/中国的歌德
赵元任/罕见的语言音乐天才
顾颉刚/宁可劳而不获
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
金岳霖/越名教而任自然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
冯友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朱光潜/博学终须能守约
翦伯赞/真理问题不能让步
周谷城/我不问政治,政治要问我
潘光旦/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楣
梁实秋/人生愉快的事莫过于读书
季羡林/十车翻蚁蛭;百国道彦踪
启功/开门撒手逐风飞
政/要/名/流
梁启超/“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吴佩孚/绰号“吴小鬼
于右任/落落乾坤大布衣
蒋百里/现代兵学之父
冯玉祥/抗日方为绝顶人
俞大维/凭栏不尽风云气
教/界/砥/柱
唐文治/毋不敬,毋自欺
蔡元培/学者功名开国史
张伯苓/随时随地小心
黄炎培/为而不争,如石不动
马君武/旧学商量加邃密
邓之诚/为人为学颇有古名士风
钱基博/治事不可不读书
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叶圣陶/是编辑,第二是教员
苏雪林/“打杂”文坛杏坛一辈子
罗家伦/“五四运动”命名者
陈岱孙/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雷海宗/读史阅世,其学似海
无/冕/之/王
林白水/以身殉报
张季鸾/须批评时亦犀利
戈公振/报纸以报告新闻为原则
邹韬奋/为大众做喉舌
胡愈之/新闻出版界的主帅
谢六逸/史德·史才·史识
王芸生/做个有灵魂的新闻记者
萧乾/作为记者的才华更高
科/学/巨/子
丁文江/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
李四光/光被四表,蔚为国用
竺可桢/“你的文章管了天”
茅以升/工程爱国,以人为本
华罗庚/中国当代数学之父
谭其骧/禹贡舆地兴绝学
钱学森/导弹之父,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