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苍茫》是作者郑泽鸿的第1本诗集,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一百首,分“四面埋伏荒山”“悬崖上滚烫的心脏”“车菊草蓝透村庄”三辑。这些诗歌作品大多发表于《福建文学》《福建日报》《鹿鸣》《绍兴诗刊》等海内外报刊,入选《青年诗歌年鉴》等选本。诗写手法比较成熟比较现代,符合当下的诗歌潮流,诗意表达比较浓郁,或反映了作者成长中困惑与追求,或反映了作者情感世界的繁复与丰富,或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思索。
晨光褪去,夜色渐浓,白昼里喧嚣无比的道路,突然都敛尽光怪的锋芒。十点半的榕城之夜,车辆与行人各自归宿,三年以来,都是这样。从单位的大楼迈出,扑面而至的第一缕风迎接了他,加之情怀的满溢,当一个人独自走在略显宽敞的乌山立交桥下,转道西二环,折向杨桥路,他感到自己身上潜伏日久的诗人灵魂正一点一点地复苏,在那持久的、不知疲倦的晚风中……
终于有一天,借助“赤裸裸的月光”,他写下这样的诗句:“只有风能把我唤醒/只有风让我重新做回自己”。那一天,他“只愿吹吹自然风”,在城市森林里埋首前行,激情与棱角相继磨平,唯有内心的诗意不可复失。但光阴倾泻,生存凌厉,该如何保全这份独属于诗人的性格?也许,值得一再托付和信任的,只有那一阵阵忠诚、如一的风。
泽鸿邮来他行将付梓的诗集,嘱我代为作序。这些诗作里,有此前他甫一写好就在微信里发来交流的,也有些是初次拜读。在由熟悉的意象与陌生的词句交织出的画面中,这位羁旅福州的坚守者,他的诗写轮廓愈发明晰,也更加肯定了我此前的某种判断。
在我看来,诗人与生俱来的敏感,总是最早暴露在纷繁不一的天气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不一而足的风。风在于阴晴雨雪,别乎寒暑四序,因风而产生的诗句,也横跨中外,纵贯古今,带着不同的风土、情愫、心境与力量。有时是“阴风怒号”,有时是“忙趁东风放纸鸢”,有时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有时是“风雪夜归人”:春来到“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夏令至“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秋收前“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冬至后“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这些被风收割的经典诗句,也成为人类漫长文明史中重要的精神食粮。
因此,生命经验与自然气象的谐振,成了诗写者的共性。在泽鸿的这本诗集里,我看到了这一传统的延宕。他将诗集命名为《源自苍茫》,这个故意略去主语的组合,一度引发阅读的猜想:究竟是何物源自苍茫?
郑泽鸿,1988年出生,福建省惠安县苏塘村人。现供职于福建省文联。大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散见于《青年文摘》《福建文学》《台港文学选刊》《福建日报》《鹿鸣》等海内外报刊。入选《青年诗歌年鉴》等选本,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第一辑 四面埋伏荒山
赵家堡的宝刀
7点零7分
今天我只愿吹吹自然风
夜
枯
想故乡
访友不遇
寻找桃源
大漠征人
我与地坛
十步诗
梦
夜的精灵
太阳照常升起
英雄
三月小雨
拍卖春天
懂得
荒
土窑画像
碎纸记
堵在想念的路
初冬
老屋
胖大海
一骑绝尘
秋风斩
拥天荒,抱地老
网
画中人
白烛的眼泪
昨夜小雪纷纷下
第二辑 悬崖上滚烫的心脏
孤了一把独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独白
夜的灵魂独奏曲
英雄盾牌
一个人的舞蹈
我的叔叔于勒
致尼尔,我死亡诗社的兄弟
春之冥想
朦胧雨中曲
航
千里走单骑
花生壳
最后一个清晨
四月
交代
召唤
拉贝,心爱的拉贝
——来自朵拉的寄语
原野之夜
云水谣
赶赴自己的葬礼
向死而生
再见,九三年
死魂灵
涌
崩塌
信仰
复仇
今夜我梦到这里
一个人的公车
以爱之名
盛夏的果实
一生所爱
干杯
第三辑 车菊草蓝透村庄
冲出黎明的窗口
当我注视远方的时候
望乡
西湖夜
早安,白马河公园
围头,至少我们还有梦(组诗)
海颂
蓝眼泪
我渴望
再见小时候
月光祭
——致我的兄弟谢东霏
罗源湾边
阿嬷的背影
刺桐,刺痛
被风吹过的夏天
延平尝雨
茶园山咏叹
古檗山庄情思
过后郭山头
仰望茫荡山庄
爱上净峰寺
鼓浪屿的心事
蚵壳厝下
道韵闻馨
游南山寺
闽江夜游
灵源山草书
美的历程
蓝色狂想曲
茗思甜想
与妻说
晨探
甲板咏叹调
再见
——给我的外甥曾东阳
寄给童真的梦幻和真实的自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