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系统地介绍了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共分16章,内容包括绪论,驾驶员、行人、乘客和车辆的交通特性,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交通量、速度、密度的关系,延误,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交通规划,停车场及服务设施,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交通事故与安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工程学》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测绘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交通工程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等领域规划、设计与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国内外的交通工程发展过程表明,交通工程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相关的学科有土木工程、城市规划、车辆工程、管理学、心理学、系统工程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运输工程、人类工程、道路工程、交通规划学、环境工程、自动控制、应用数学、电子计算机等。因此,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由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道路交通的各个方面。而就交通工程学这门学科来说,其基础理论是交通流理论、交通统计学、交通心理学、汽车动力学、交通经济学。《交通工程学》课程已成为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平台课,并被全国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设定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五门主干课程之一。
本次编写旨在梳理教学顺序,使知识点的衔接与运用更加合理;精简重复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后续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等课程;对非专业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
本书由黄河交通学院孙亚平、王丹、李文芳、曹森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刘军编写,其中孙亚平任主编,李文芳、王丹、曹森、刘军任副主编;刘军编写第一章、第二章,曹森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二章,孙亚平编写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王丹编写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三章,李文芳编写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全书由姬程飞、宋彦军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在交通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此外,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文库等网络平台,无法考证其最初来源,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有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绪论
1.1 交通工程概述
1.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1.1.2 交通的特点
1.1.3 交通工程学的作用
1.2 交通工程学的内容及相关学科
1.2.1 交通工程学的内容
1.2.2 交通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1.3 交通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1.3.1 交通工程学的产生
1.3.2 交通工程学的发展
1.4 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第2章 驾驶员、行人、乘客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2.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1.1 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
2.1.2 视觉
2.1.3 听觉
2.1.4 注意
2.1.5 反应
2.1.6 动态判断
2.1.7 饮酒与驾驶
2.1.8 驾驶疲劳
2.1.9 驾驶员的差异
2.1.10 外界因素的影响
2.2 行人的交通特性
2.2.1 行人交通特性分析的必要性
2.2.2 分述行人的交通特性
2.2.3 儿童行人的交通特性
2.3 乘客的交通特性
2.4 汽车的交通特性
2.4.1 汽车的分类
2.4.2 汽车的尺寸和质量参数
2.4.3 汽车的动力性
2.4.4 汽车的通过性
2.4.5 汽车的稳定性
2.4.6 汽车的制动性
2.5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2.6 道路的交通特性
2.6.1 公路的等级划分
2.6.2 城市道路的类别划分
2.6.3 路网密度及布局
第3章 交通量
3.1 交通量概述
3.1.1 交通量的时空特性
3.1.2 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3.2 交通量调查
3.2.1 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3.2.2 交通量的表示方法
第4章 车速
4.1 车速概述
4.2 车速的影响因素
4.2.1 驾驶员的影响
4.2.2 车辆的影响
4.2.3 道路的影响
4.2.4 交通条件的影响
4.2.5 环境的影响
4.3 地点车速调查
4.3.1 调查的主要目的
4.3.2 调查地点
4.3.3 调查时间
4.3.4 调查方法
4.3.5 样本要求
4.4 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调查
4.4.1 调查目的
4.4.2 调查方法
4.5 车速资料整理(地点车速)
……
第5章 交通密度
第6章 交通量、速度、密度的关系
第7章 延误
第8章 交通流理论
第9章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
第10章 交通规划
第11章 停车场及服务设施
第12章 交通管理与控制
第13章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第14章 交通事故与安全
第15章 城市公共交通
第16章 智能交通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