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比较育种学》首次在国内外用《动物比较育种学》的书名出版。作者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来自灵感,灵感源于实践”来认识、分析当前畜禽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动物比较育种学》内容中,比较与创新、畜禽育种的要点和难点、混合家系亲缘相关、数量性状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畜禽保种优化方案以及群体平均亲缘相关与群体有效大小互为反比的证明,都是在其他有关动物育种的书中所没有的。
在“育种的核心是选种,选种的关键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的思想指导下,从群体和分子两个层面介绍“过去成功、现在有效”的方法,不一味追求“分子”。因为这是一本关于畜禽育种的书,要学以致用,不是在写文献综述。
《动物比较育种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农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
一直考虑“前言”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在“自序”中已经用了第一人称,所以前言还是用第三人称好,虽然还是“我”写的。
这本名叫《动物比较育种学》的书,吴常信编著了第一章至第八章,其中邓学梅参与了第五章“分子层面的选种方法”部分内容的编写;吴克亮参编了第八章第六节“群体遗传多样性度量指标”。吴克亮还编写了第九章“肉用动物育种”和第十章“乳用动物育种”两章,吴常信做了修改并补充了肉鸡育种一节。张浩编写了第十一章“毛皮用动物育种”和第十三章“蛋禽育种”两章。赵春江完成了第十二章“马属家畜育种”的编写。
这本书除了突出“比较育种”的思想外,还有几个特点:
一、在后五章中每章都以重点家畜为代表,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以突出重点。其他畜种通过比较,举一反三。如猪作为肉用动物代表,奶牛作为乳用动物代表,绵羊作为毛皮用动物代表,马作为马属家畜代表,蛋鸡作为蛋禽代表。
二、不同畜种都有突出的重点内容。如猪通过配套系的正反两个方向的“双向选择”来提高纯种的生产性能,还提出了不同于奶牛基因组选择的策略;奶牛则重点介绍美国百余年来奶牛育种的遗传评定方法和性能测定数据的采集,以及根据育种目标变化的需要,不断修改和更新体型一生产指数(TPI);马属家畜育种详细介绍了纯血马登记和血统鉴定,尽管这两个过程相当复杂,但坚持做了就会有效果。
品种或良种登记在畜牧种业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要有具体的部门来抓,无论是行政管理部门还是协会、学会,或者再成立一个什么委员会。我国好像都有过,但最后没有看到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也许是宣传不够,做了工作,没有发布,或发布不够广泛,别人不知道。
三、某些育种方法的创新。①混合家系亲缘相关系数,一个新的遗传参数;②数量性状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一种新的选种方法;③“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繁育体系,一种新的繁育体系;④畜禽保种优化设计,一种新的遗传资源保存方法;⑤“先选后留”与“先留后选”相结合的二阶段选择方法,一项新的蛋鸡选种技术;⑥引进猪种成套推广和多点核心群选育,一种新的猪引种与选育策略;⑦节粮小型蛋鸡“农大褐3号”的育成,一项新的育种成果。
四、一些超常规的设想。例如怎样打破选择极限,鸡的性别控制,一头母猪一年生产1500kg瘦肉的措施,骡子生育,以及染色体编辑等。
这本书也存在编写上的某些困难和缺点。从内容看,第一至八章是基础篇,相当于是总论;第九至十三章是实用篇,相当于各论。如各种家畜的选择目标和选种方法,就会有重复的地方。这里的区别是,在总论中是点到为止,在各论中是具体展开。书里也有脱节的地方,如总论中介绍了基因组选择,而在应用最多的奶牛育种部分,就没有再介绍。原因是基因组选择从理论、方法、应用都是从奶牛中来到奶牛中去的,这类的文章和书已经很多了,没有必要再多处重复。
还有一个问题是参考文献、资料和图片的引用。我们尽量都写明出处。如毛皮用动物等畜禽的照片和远缘杂交示意图中的照片,绝大部分都是引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编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或编著者们课件的PPT。
吴常信,1935年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韭大学畜牧系,留校任教。1979-1981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动物遗传育种学。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摘自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给吴常信院士八十华诞的贺信。
“作为我国著名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您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研究。率先提出‘数量性状隐性有利基因’假设并得到实验证实;首次提出多胎动物‘混合家系’的概念,推导了计算混合家系亲缘相关的理论与近似公式;应用合成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我国蛋鸡育种因长期闭锁选育造成的遗传进展缓慢问题,取得了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系统解决了保种群体大小、性别比例、世代间隔、近交程度、选择作用等一系列群体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提出了‘优化保种设计’。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您始终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己任,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奖掖后学,为推动国家农业发展和培养后备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您在事业上的执着追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永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绪论
一、育种学与现代种业
二、育种学与比较育种学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禽育种科技的发展历程
四、今后的努力
第一章 比较与创新
第一节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创新
第二节 创新的内涵
第三节 通过比较育成节粮小型蛋鸡——原始创新
第四节 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猪育种体系——集成创新
第五节 从技术上解决引进种畜退化问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二章 育种目标与选择性状
第一节 育种目标
第二节 选择性状分类
第三节 畜禽育种中选择的主要性状
第四节 畜禽育种的要点和难点
第三章 育种参数
第一节 表型参数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遗传参数及其应用
第三节 混合家系亲缘相关及其应用
第四章 群体层面的选种方法
第一节 选种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选择有极限吗?
第三节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第五节 选种方法的分类
第六节 个体育种值估计
第七节 复合育种值
第八节 BLUP育种值
第九节 选择指数
第十节 数量性状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一个果蝇模拟试验)
第五章 分子层面的选种方法
第一节 转基因育种
第二节 动物克隆与转基因动物克隆
第三节 数量性状基因座与标记辅助选择
第四节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第五节 基因组选择
第六节 基因编辑
第七节 动植物分子设计育种比较
第六章 繁育体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繁育体系的形式
第三节 各种畜禽繁育体系评述
……
第七章 杂交与杂种优势利用
第八章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
第九章 肉用动物育种
第十章 乳用动物育种
第十一章 毛皮用动物育种
第十二章 马属家畜育种
第十三章 蛋禽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