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的科学内涵作了高度概括。阐述了作为新兴应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学习公共关系学的意义和方法;对公共关系的历史、构成要素、职能与作用、基本原则和要求、组织机构和从业人员、公共关系基本类型、公共关系心理、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评估和专题公共关系活动等涉及公共关系基本内涵的方方面面,结合典型案例,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使读者对公共关系理论和公共关系实务原理、方法,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每章前面有案例导入和学习要点,后面附有知识点小结、实践训练和思考题,便于学生对各章重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本书适宜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生公共关系学选修课教材,也适合对公共关系学有兴趣的读者自学阅读。
前言
在中国内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自从它流传以来,就迅速得到广泛传播。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学生选修这门课程比较踊跃。我们多年来一直从事这门课的教学工作,使用过多种教材,总有点不太“满足”,就萌生了自己动手编一本适用教材的念头。于是,我们几位“志同道合”者便开始着手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我们推举李占才为本书主编,王忠越、李雅茹为本书副主编。王忠越、李雅茹每人分别草拟了全书的编写提纲,王芹草拟了第八章的编写提纲,最后由李占才确定了全书编写大纲。然后分工撰写,李占才: 第一章;王芹: 第二章、第八章;薛念文: 第三章、第五章;李雅茹: 第四章、第七章;向宏霞: 第六章;武霞: 第九章、第十章;王忠越: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书稿完成之后,由李占才进行统稿,对书稿做了较大修改,许多章节进行了改写或补写,然后才定稿。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现有公共关系学成果,并参考了有关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著述,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2004年12月27日
再版前言
本书出版以后,我们一直作为教材使用。以本书作为“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材,我们认为还是适宜的。对于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很适当。不少学生对本书给予了较高评价,但那些溢美之词多有讨我们喜欢之嫌,不足为凭。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生座谈,专门为本书“挑刺”,积累修订的材料,准备修订,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价值。
去年下半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组织原作者按照原书的分工对本书进行修订。我们修订的宗旨是: 精益求精,切切实实对读者负责。修订的主要做法是修改表达不准确或者“过时”的内容,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一些学生说,鲜活案例最有意思,对于理解理论很有帮助,希望能多一些案例。我们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加大案例的比重,而且尽量收集、使用近年来发生的新案例,撤换了一些陈旧的或者不太鲜明的案例。现在每章都穿插了案例,只是有些章案例多一点,有些章案例少一点,还不太均衡。
在修订过程中,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修订稿终于全部完成。我对全书进行了校正和修改,许多案例由我搜集、选择和补充。
修订版付梓之际,我们由衷地感谢曾经使用这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和同学,并恳请使用修订版的老师、同学以及读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作修订。我们期望,在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关系学概论》能成为一本精品教材。
李占才2009年2月27日于上海
第三版前言
本书自2009年再版以来,全国许多高校作为教材使用,已累计印刷12000册,使用者评价较好。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从2018年开始,我们组织作者对本书进行再次修订。第三版结合了目前公共关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公共关系工作者的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设计了案例模块(案例导入)、理论模块(学习要点、知识点小结、思考题)和实训模块(实践训练)三大模块,采用案例导入—学习要点—知识点小结—实践训练—思考题的体例模式,使读者从思考问题入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等,再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体例上进行了精心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
【案例导入】——从经典案例引出相关公关理论,引导学习。
【学习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内容。
【知识点小结】——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记忆。
【实践训练】——让学生将公关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参与策划和组织公关活动,处理公关问题,提升公关能力。
【思考题】——在思考中强化公关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中。
每章前面有案例导入和学习要点,后面附有知识点小结、实践训练和思考题,便于学生对各章重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这次修订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做了较大修改,增加了部分章节,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最新案例。
本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理论简明,知识点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强。注重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实训演练提高学生的公关实务操作能力。
李雅茹、李占才为第3版主编。各章分工如下: 第一章,李占才;第二章,王芹;第三章,薛念文;第四章,李雅茹、孙健;第五章,薛念文、朱天;第六章,向宏霞、黄陆璐;第七章,李雅茹;第八章,王芹;第九章,武霞、张一迪;第十章,武霞;第十一章,王忠越;第十二章,王忠越、李洋洋;第十三章,王忠越、王维佳。书稿完成之后,由李雅茹、李占才进行统稿,最后定稿。
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最新的公共关系学成果,并借鉴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著述汲取营养,尤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雅茹李占才2020年8月12日于上海
1. 李雅茹,女,副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8本,合著专著1本。主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上海市级重点建设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排名第二、同济大学“使命与担当”社会实践与创新竞赛负责人。
近年来,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第三届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上海市第三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同济大学“名课优师”、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称号和荣誉。
2. 李占才,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近年来,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上海市“教学名师”、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教师奖”、2018年感动同济人物等。主持的“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入选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