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大学生为视域,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理论基础以及国外借鉴做了全面阐述;并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审视、内容建构、方法创设和途径拓展做了深入探讨,力求为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切实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是也要看到,与此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降低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感。在讲话中多次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生态文明建设,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骆是我的学生,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他能结合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程,围绕一些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代担当。为了大力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他从本职工作出发,申报立项了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并将项目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主持的湖南省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形势与政策”中,借助这一在线开放学台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有关生态文明的教育,累计有2.pan>万余名学行了600多万次在线学习,对深入宣传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完善后,他现在将相关研究成果以专著的形式呈现出来,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研究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应该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确定好研究内容的和论文结构的框架,解决好问题研究的合理定位,通过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实现研究成果的创新。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深入研究的过程,也是完善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目的是解决好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书立足大学生这一特定对象,针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教什么和怎样教”几个基本问题深入探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理论基础、现状问题、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在理论上,试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中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体系,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解决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实践上,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来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其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开展。
该书主要从以下三个相互联系、依次的部分展开论述。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问题研究。该书从基本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围绕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全面概括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表现,从而把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等概念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教能和目的阐述其重大的时代价值,基本解决生态文明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两个奠基性问题。
2.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问题研究。作为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论为理论依据,广泛借鉴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同时,基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通过分析国外环境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概括其鲜明的特点,思考其对我们的启示,也为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该书采取社会科学常用的调查研究法,通过网络调查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基本现行客观全面地分析。以此为基础,针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家庭生活、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等几个方行归因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问题研究。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为此,该书首先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行了目标审视,确立了“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生态意识、引导大学生文明的生态行为、塑造大学生健全的生态人格”三大目标。围绕这三大目标的实现,试图构建起由生态自然观教育、展观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生态道德观教育和生态法制观体组成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体系。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创设和途径拓展方面,既强调以课堂教育为核心的基本方法系列,又突出以生态体验为的方法系列,既倡导显性途径的有效继承,又呼吁隐性途径的不断创新,更重视协同性途径的综合运用,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该书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范式,主要综合运用了以下方行研究。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文献研究法。科学研究离不开对前人的学习和对他人的借鉴,该书从选题到撰写的过程中,一直着力于从以下几个方行文献研究。一是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表达的生态思想,并对行归纳提炼,以作为该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论的深入学习,通过对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著作的仔细研读,运用本学科已有的成果作为研究的基础,使该书在形式上体现本学科的话语体系,在内容上坚持与本学科的研究范式的一致性,在整体上保证研究成果的学科属性。三是通过网络、报刊、图书等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努力做到了研究资料的广泛性、新颖性,为系统研究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借鉴和参考依据,确保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2.调查研究法。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思路,为了突出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导向,该书在强调通过文献研究行理论分析的同时还注意调查研究法的运用。著者通过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采取网络调查的有效形式,运用的方法对调查数行分析统计,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以此作一步研究的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
3.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将某一事物与其他事行比较分析,从而深化对其认识的有效研究方法。该书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教育、生态德育等相关概行对比分析,把握其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有关生态文明教育(西方国家一般称之为环境教育)传统与现代的纵向比较,以及西方与中国的横向比较研究,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以此为基础,构建起、逻辑严谨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体系。
4.综合分析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统领研究过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论。该书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生态德育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和不足,从多角度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展开深入论述,以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应该说,自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来,国内学者们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在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等方面还有一步加强。该书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下,力求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新思路,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选题遵循新时代的需求。该书从积极回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求入手,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做了深入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既不同于国外的环境教育,也不限于国内广大学者关注的生态道德教育,而是一种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教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这种立意相比现有研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2.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创新。该书在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审视和内容建行系统的整合与挖掘,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已有观点。如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引导大学生的生态行为、塑造大学生的生态人格三个维度定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通过从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生态自然观教育、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展观教育、以低碳消费为核心的生态消费观教育、以生态伦理为核心的生态道德观教育和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法制观教育等五个方面一步整合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等,追求研究成果的理论系统性。
3.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自身特点,对其教育途径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书结合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方法创设和途径拓展方面有所创新。强调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在方法论上着力,既要创造性转化以课堂教育为核心的基本方法系列,又要创新性发展以生态体验为的方法系列。还要在教育途径上通过显性途径的有效继承、隐性途径的不断创新和协同性途径的综合运用来实现有效拓展。大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发挥各类课程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注意社会化、网络化等隐性途径的创新,通过协同整合和环境优化,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有效性。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是没有止境的,骆属于中年骨干,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他再接再厉,将来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新庚
2021年3月于岳麓山
骆清男,1973年5月生,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广西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文30余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索引8篇;主持“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青年思想研究”等课题pan>项和省级课题6项,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pan>部。论文获得过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优秀论文等;主持湖南省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形势与政策”,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荣获2次,pan>次年来分别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个人、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个人、省级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得到湖南日报、湖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等媒体的报道。
第一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
二、生态危机严重的问题倒逼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需求
第二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基本现状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述评
第三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渊源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动实质
第四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贯彻“五位一体”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原理与方法
三、生态学与生态伦理学相关理论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生态思想的批判与借鉴
第六章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
二、数据分析与现状梳理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七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审视
一、内化于心,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生态意识
二、外化于行,引导大学生文明的生态行为
三、日用不觉,塑造大学生健全的生态人格
第八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建构
一、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生态自然观教育
二、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展观教育
三、以低碳消费为核心的生态消费观教育
四、以生态伦理为核心的生态道德观教育
五、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法制观教育
第九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创设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基本方法系列
二、以生态体验为的方法系列
三、以混合式教学为模式的新方法探索
第十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拓展
一、显性途径的有效继承
二、隐性途径的不断创新
三、协同性途径的综合运用
第十一章国外环境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
一、国外环境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国外环境教育的特点
三、国外环境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
后记
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背景
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发展遭遇了新挑战,也面临着新机遇。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过生态问题。如果说《寂静的春天》展现的是少数先知的远见卓识,那么现在全球气温变暖、雾霾天气的烦恼成了每个人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社会大众都在思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重要内容。
中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①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生态文明建设,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②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显而易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生态文明建设已是时代所需和历史的必然。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而是要通过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念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及时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提供精神动力。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变化的一种回应,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践行党中央要求思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pan>)
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pan>)
③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