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研究(第1辑)》展示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实绩。内容包括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与文化艺术创意、寻找不同文化中的共享价值观、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全球场域与本土追问、美国媒体的中国形象:变化与影响因素、试析《纽约时报》和《光明日报》的报道个性及其、国家利益观差异等。
大家论坛
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与文化艺术创意
寻找不同文化中的共享价值观:跨文化交流学从“求异疏同”转向“求同存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全球场域与本土追问
媒体与跨文化
美国媒体的中国形象:变化与影响因素
试析《纽约时报》和《光明日报》的报道个性及其国家利益观差异
由“谷歌退出”事件的报道分析西方主流报纸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以《纽约时报》、《化盛顿邮报》、《泰晤士报》
“文化差异”在电视节目的跨文化传播中:中国观众眼中外电视节目之间的文化差异
地方国际频道发展之困境:以江苏国际频道为实例
中国近代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现象举隅--洋货广告的“本土化执行”与国货广告的“全球化思考”
谷歌:数字传媒平台上的营销困境
跨文化传播视域中的“小华语”电影--浅析2009年以来的两岸三地合拍影事
宗教与跨文化
禅宗的西方解读
从具足戒到菩萨戒--中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佛教
佛教跨文化传播的北宋范式
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
《老子》的“道”与《圣经》的“道”
跨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傣族文化之刍议--以历史与宗教的角度为中心
文化创意及其他
文化输出:跨文化交流中的主动姿态和应变策略
全球化时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几点原则
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石狮子
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实践
浅析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争
美国主流文化和非裔文化的对话--《推销员之死》和《篱笆》中的家庭关系比较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庸思想初探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从亨德尔到海顿
论宋代茶文化及传播
《跨文化传播研究》(第二辑)稿约
被称为美国三大剧作家之一的阿瑟,米勒虽然是犹太后裔,但其作品并没有浓厚的犹太文学和文化色彩,而是旨在反映人类的普遍经验和问题。他的《推销员之死》更是被称为一个普通美国人的悲剧。因此,他的作品,尤其是《推销员之死》(以下简称《推》),可以被看成美国主流文学的代表,是美国主流文化的载体。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获得一次托尼奖和两次普利策奖,被称为“当代美国剧作家中唯一能与最杰出的戏剧大师奥尼尔、威廉斯或米勒相提并论者”(Plum566)。他试图通过书写黑人历史重塑非裔美国人的身份;通过黑人记忆连接美国黑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的作品始终强调非洲黑人文化的传承对当代美国黑人的重要意义。被公认为其核心之作的《篱笆》(以下简称《篱》),无疑深烙着美国非裔文化的印记。
这两部作品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都极其相似。两剧都讲述了男主人公追寻个人价值,寻求所谓“美国梦”的努力、挫折和失败;都描写了父亲和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两个男主人公都背叛了善解人意、忠实勤劳的妻子,有了婚外情;两人都或多或少地生活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言语激狂,类似疯癫,却又勇担重责,坚韧不拔;两人都在剧终死去,他们的死亡都引起家人,尤其是儿子对他们的缅怀及对自身和未来的思考。在表述寻求“美国梦”和确立个人身份(identity)主题的同时,这两部剧都体现了资本主义商业发展对人的异化和个人理想与社会严酷现实的矛盾冲突。这些主要是通过主人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
《推》剧描述了推销员威利·洛曼美国梦的破灭和与两个儿子之间,尤其是和大儿子比夫之间的矛盾冲突。威利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推销员,可以坐在家里打个电话就把生意搞定。但事实上,他的事业逐渐走下坡路,客户减少,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他一心想成为被人尊重的大人物,却经常被人嘲笑,最终甚至被为之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公司开除。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他经常陷入精神恍惚,时常梦呓般地自言自语,自吹自擂,但又自相矛盾。两个儿子由于他错误观念的灌输,同样生活在梦幻中,认为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干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可是,比夫由于盲目自信,无法与人合作、受人差遣,再加上偷盗的恶习因屡被父亲纵容而变本加厉,总是因此失业,甚至入狱。小儿子哈皮声称自己是家大公司的推销员,甚至要朝经理职位冲击;而实际上,他只是推销员的小助理,终日无所事事,收入菲薄。威利似乎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比夫身上,因为他在高中时橄榄球打得好,很有希望上大学。然而,由于数学不及格,比夫失去了上大学的资格,就此沦落。而他放弃补考的原因是无意中发现了父亲的婚外情,父亲在其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瞬间崩塌,两人之间的肢体冲突导致比夫被赶出家门。即使比夫之后偶尔回家,对彼此的失望仍导致父子间争执不断。最后,比夫试图从以前的老板处借钱做体育用品生意的努力失败了,这成了压垮威利的最后一根稻草。怀着让比夫拿着两万元人寿保险金干件大事的梦想,威利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威利的葬礼上,颇受震撼的两个儿子似乎都对父亲有了某种程度的理解和掺杂同情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