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之道(第6辑)》围绕“新时期企业家的新方位”展开,“专题”的文章从经济学家、企业家各类人群的角度出发,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内容来源上有专家约稿、采访对话、经典摘录等形式,努力实现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案例”中,以菲尼克斯为例发掘企业在新时期的实践,以社企投资论坛中的企业案例展现企业如何兼顾社会效益。“洞见”展现华为高级顾问田涛老师关于周期的思考沉淀。
《决策之道》一直致力于帮助各界决策者,尤其是企业家成长。每一辑致力于聚焦当下大家关注的话题,聚集与话题相关的权威人士的观点和实践,打造阅读盛宴。
2022年10月二十大的顺利闭幕,标志着企业进入新时代,各界决策者应该做出什么调整,回应时代的呼唤?
《决策之道(第6辑)》围绕“新时期企业家的新方位”展开。
在“专题”中,王林、郑永年、贾康三位老师以各自的视角解读了二十大,特别是二十大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并探讨其中蕴含的关乎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的未来的意义。另外,针对近期公共舆论中的一些大众关切的、可能为民营企业家带来疑虑与困惑的话题,例如供销社重回公众视野、“公私合营”等,安邦智库的贺军先生也撰文加以剖析,并就如何稳住企业信心、企业家信心提出了中肯的建言。
在“案例”部分,挑选了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对话4位企业经营者,挖掘这些企业经营者面对未来的眼光与道路,其中有深耕农业灌溉这一传统产业的上海华维可控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吕名礼,有“最中国的德国企业”、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有焕发新颜的老牌国货红蜻蜓的创始人钱金波、接班人钱帆父子俩。他们经营的领域不同,但都葆有在这个时代愈加难能可贵的、奋发有为的企业家精神,以及逆流而上、锐意创新的成功经验。
《决策之道》的老朋友田涛老师也带来了新作《“四大周期律”与企业生存法则讨论》。面对未来,我们不仅要看得懂新时期,也要看得懂大周期,周期的力量是确乎存在的。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
《决策之道(第6辑)》是2022年的最后一辑,也是在党的二十大指引新征程的背景下诞生的一辑,因此,它的主题词是“新时期企业家的新方位”,意在为广大企业家朋友提供一些面向未来的启发。
比如,在“专题”中,我与郑永年、贾康两位经济学家以各自的视角解读了二十大,特别是二十大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并探讨其中蕴含的关乎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的未来的意义。另外,针对近期公共舆论中的一些大众关切的、可能为民营企业家带来疑虑与困惑的话题,例如供销社重回公众视野、“公私合营”等,安邦智库的贺军先生也撰文加以剖析,并就如何稳住企业信心、企业家信心提出了中肯的建言。
在“案例”部分,我们的《决策之道》编辑部也挑选了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对话4位企业经营者,挖掘这些企业经营者面对未来的眼光与道路,其中有深耕农业灌溉这一传统产业的上海华维可控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吕名礼,有“最中国的德国企业”、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有焕发新颜的老牌国货红蜻蜓的创始人钱金波、接班人钱帆父子俩。他们经营的领域不同,但都葆有在这个时代愈加难能可贵的、奋发有为的企业家精神,以及逆流而上、锐意创新的成功经验。
面对未来,我们不仅要看得懂新时期,也要看得懂大周期,周期的力量是确乎存在的。《决策之道》的老朋友田涛老师也带来了新作《“四大周期律”与企业生存法则讨论》,这篇文章历经数月打磨,字里行间都带着极强的哲学思辨与时空洞察,值得企业家朋友细细研读。
就在编辑部筹备选题时,国家层面动作频频:
202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一个关键词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主旋律。
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再强调动态清零,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
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指明了2023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与工作重点。会议要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我们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2023年经济工作的定调:经济一定要发展。2023年将是一个反弹之年,由近3年的抗疫至上转变为发展经济、发展民生,号召“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已经迎来了抄底的时候,很多资源已经在以地板价出让。谁敢往前闯,谁就能得到优势。在党的二十大后的开局之年,国家的方向已经清晰,我也相信,正和岛上的8000多位企业家一定会在中央精神的鼓励、指引下,把握好经济反弹的机会。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个春天吧!
正和岛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企业家俱乐部之一,是企业家与创业者专属的以供需适配为核心价值的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是企业家的深度学习社区,采取严格的实名制、会员制、收费制、邀请制。
本书客座总编辑为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王林(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本书编委会包括华为高级顾问田涛、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安邦智库研究合伙人贺军等。
·专题
王林 独家口述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郑永年 撰稿 《我理解的中国式现代化》
贾康 独家撰稿《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排斥和否定“资本推动”》
贺军 独家撰稿 《新时期,民营企业的信心从何而来?》
·案例
刁志中 推荐 / 顾建党 独家口述 《世界变局之下,在华外资企业的看法和干法》
付文阁 马铁民 推荐 / 吕名礼 独家口述 《最传统的产业如何打开新局面?》
肖利华 推荐 / 钱金波 钱帆 独家口述 《“60后”企业家:27年的红蜻蜓如何突围转型?》《红蜻蜓接班人:品牌如何年轻化?》
·洞见
田涛 独家撰稿《“四大周期律”与企业生存法则》
·书单
滕泰 书单
编辑部年度书单
·岛语
特别策划直播“十日谈”第三季完美收官
如何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如何理解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机会又是什么?《决策之道》特别邀请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王林做此次分享。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国家的经济特征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主要体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上;第二个标准是经济运行体系要比较成熟,经济平稳发展,价格汇率稳定,宏观调控也较好;第三个标准是国际化,现代化国家的国际化水平都是比较高的。这三个标准必须同时满足,才属于世界意义上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提法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在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点,少一点都不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五大特征。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于企业家来说,这包含着巨大的商机,因为现代化的国家是有人均GDP的标准的。截至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超1.2万美元,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人均GDP有三个节点:超过2万美元,就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初步标准,我们现在还差不到8000美元;达到4万到6万美元,就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成为高等发达国家,就要达到8万美元左右。
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是史无前例的现代化?英国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人口不到600万;美国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人口不到8000万;截至2019年,全世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还不到10亿。中国有14亿多人口,超过了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一旦实现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世界的财富版图,也会给企业家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所以,中国是充满希望的国家。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中国的起点是很低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现代工业产值占全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只有17%。就人均GDP来说,1949年美国是1453美元,英国是773美元,印度是57美元,巴基斯坦是51美元,阿富汗是50美元,而新中国当时的人均GDP才27美元。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增长到了1.2万美元,发展之快确实是非常惊人的。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一个特点:从零次分配到初次分配、再分配,再到第三次分配,都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初次分配主要是通过市场、企业努力创造财富,实现财富增长;再分配则通过以税收为主的手段进行;第三次分配就是慈善、捐献。那么零次分配是什么?有两个重要的指标:教育程度和金融支持的可获得度。中央一再强调,共同富裕不是“一刀切”,而是把蛋糕先做大,
先富带后富,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分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