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威廉·克莱因摄影集,书中他使用了被称之为“摄影中所不应干的失败做法”,以人为的事故、粗颗粒、模糊和变形,构成了全新的视觉语言,从而恰到好处地将纽约、罗马、莫斯科、东京、马德里、巴黎的生活充满激情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在我近年来对全球百余
位重要摄影师进行拍摄和
采访的过程中,我常常会
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从
摄影史的角度,你认为在
世的、站在摄影金字塔塔
尖的那个摄影师是谁?答
案几乎惊人地一致:威廉·
克莱因。为什么是他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从
2016年4月开始对威廉·克
莱因本人进行了数次肖像
和短片拍摄以及采访,现
在他已经成了我只要去巴
黎就一定会拜访的老朋友
。随着时间流逝,我似乎
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从90多岁高龄的克莱因
身上,我依然能感受到他
鲜明、直接的性格,这也
让我更能理解他对卡蒂埃
-布列松风格的颠覆不仅
是一种摄影方向上的选择
,更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在中国,人们早已将罗
伯特·弗兰克的作品奉为经
典,却还对克莱因的作品
和他的经历知之甚少。
1956年,他拍摄纽约街头
的作品集《纽约》历经艰
难曲折,最终由法国索伊
出版社在巴黎出版。这本
书比《美国人》的问世早
了整整两年。可以说,在
《纽约》中,克莱因**
抛弃了卡蒂埃-布列松式
无懈可击的、精确的几何
结构式构图,大胆使用广
角镜头,采用别致甚至有
些怪异的取景和构图,还
有巨大的黑白反差和粗犷
的颗粒感。他用自己近乎“
反照片”式的作品提醒人们
:照片应该与人的生命冲
动有着某种更直接的关系
,它不仅仅是一张抚慰人
们视觉神经的美丽纸片。
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由克
莱因操刀,因为他相信设
计细节和理念与图片本身
一样重要。他打破了经典
的学院派排版,赋予图像
一种新鲜的视觉节奏。
《纽约》的出版,引起
了巨大的争议,可谓毁誉
参半。很多秉持经典人文
摄影观念的人认为这本书
连最基本的摄影原则都没
有遵守,画面粗糙丑陋,
完全是“一团糟”。但时间证
明了这本书的价值,无数
同时代和后代的摄影人被
它所传达的视觉力量震撼
。森山大道正是在克莱因
的启发和影响下才发展出
了自己的城市街拍风格。
这本书或许曾因为它的前
卫性而被刻意排斥和遗忘
,但摄影史终究会意识到
它的重量。马丁·帕尔说:“
《纽约》可能是到目前为
止最有影响力的摄影书。”
《纽约》以及克莱因之后
陆续创作的都市系列《罗
马》《东京》《莫斯科》
《巴黎》,使图像观念有
了革命性的改变,对后现
代以及当代摄影起到了开
拓性的作用。
克莱因通过不同领域的
艺术实践获得了无数奖项
,他被人们贴上了画家、
视觉艺术家、导演等标签
,而他本人一直在逃离这
些标签,他说:“你们愿意
的话,可以把我看作一个
使用摄影作为手段的艺术
家,但我不是用摄影来创
造艺术,正好相反,我用
它来彻底改变艺术。”而他
对自己的定义则受到了美
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
克的启发:“我虽然不喜欢
行动绘画,但我喜欢行动
摄影,我是一个‘行动摄影
师’。”他向我们道出了艺术
的真谛:用行动探索打破
一切的可能。
为了纪念和颂扬威廉·克
莱因对摄影艺术的杰出贡
献,2019年10月,成都当
代影像馆很荣幸地与法国
法兰西艺术院共同创立了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全球性
摄影大奖——“威廉·克莱因
摄影奖”,以此表彰全球范
围内投身于摄影事业,并
为其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
摄影师们。
谨以本书的中文版献给
伟大的摄影师威廉·克莱因
。
钟维兴
纽约
罗马
莫斯科
东京
马德里
巴黎
底片
黎文龙 (2023/8/29 21:13:00):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