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读历史应该成为增长人生智慧的一门必修课。古人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由人构成,人由历史成就,因而历史的兴替、人生的沉浮,皆有相通之处。在有限的人生中去学习、借鉴绵长历史中的兴衰成败,从而涵养我们行走世间的智慧、格局与情怀,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捷径呢?既然是捷径,每个人好都要去做些功课。
在《 精雕不细琢的六千年》中,作者从个人视角展现了公元前4000 年至公元 2000年间世界兴替沉浮的大图景。书虽然不薄,但是要说完六千年实在也不太够用,所以作者自谦为精雕不细琢。所谓 精雕,是指历史本身处处有细节,处处有精彩;所谓不细琢,是指历史悠远浩瀚,本书无法穷尽细琢。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将六千年的世界历史以生动的笔触拉出一个层次丰富而立体的大图景,其中有 浓墨重彩的辉煌与大历史,亦有趣味写意的温情与小细节,这本身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与思考,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历史的温度。
阅读这本书,会是一段趣味十足的历程,也可能有惊喜与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有人哭、有人笑;原来我们经历的人生,历史早有经验,一切有迹可循;原来历史中处处有美学,希望与绝望、高尚与卑鄙,皆是过往风景。一部六千年历史精雕不细琢 下来,亦能动人心魄,洞悉光明与黑暗。然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读史明智亦明心,这大概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是为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