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文学评论集。他从叔本华、尼采、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美学思想中汲取精华,首创境界说,并以此为标准,把晚唐五代以来几十位词人所作百余首绝美之词拢于一书,一一点评,水准之高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他让中国人次真正意识到中国诗词之美的秘密:形式简,性情真,格局大,境界高。而其所提三重境界,更说透人生真谛,如雨润万物般启迪后人。
本书收录的《人间词话》分上下卷,卷上64则,卷下 47 则,以周作人四大弟子之一沈启无于1933年编订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为底本,同时参校1926年朴社本《人间词话》(俞平伯作序、标点)。王国维在文中所提名家词作,均完整附于文后,供读者品鉴、回味。
王国维解词精妙,作词亦是不凡,著有《人间词》一书。本书从中精选115首词作附于书后,读者可全面感受这位国学大师的生花妙笔。
书中还精选24幅传世名画,品茶、梳妆、弹琴、独坐、垂钓、读书、雅集、夜游……读美的词,看美的画,享受传统中式生活的安逸与静雅。
1.底本获得王国维三子王贞明首肯,并从其手中获得王国维遗著整理而成,且未删减一字一句。同时参校国家图书馆馆藏1926年俞平伯点校的朴社本《人间词话》。
2.书中被王国维点赞的100余首名词,均被完整附于文后,中式传统排版充满古韵古风,完美契合诗词之境界。
3.新增王国维《人间词》115首,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式的美词俯首皆是。可一览大师生花妙笔、学养才情,更可与人间词话相互应证,感受王国维对人生哲学式的审美与表达。
4.新增王国维1906年发表的《文学小言》17则,境界说就脱胎于此,可极大补充对《人间词话》的理解。
5.新增4篇大师忆大师纪念文章,在梁启超、陈寅恪等人笔下,一个一生在新旧世界中苦恼、矛盾、徘徊的王国维,一个不介入政治圈子,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浮华,不图享受,深居简出,却始终坚持以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做学问的王国维,呼之欲出。
6.24幅高清全彩中国画,品茶、梳妆、弹琴、独坐、垂钓、读书、雅集、夜游……尽享传统中式生活的安逸与静雅。
7.精装双封,80克纯质绿色印刷,墨色清晰,排版舒阔,图文并茂,阅读更舒适称心。
出版说明
一、本书收录的《人间词话》分上下卷,卷上64则,卷下47则,以周作人四大弟子之一的沈启无于1933年编订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为底本,同时参校1926年朴社本《人间词话》(俞平伯作序、标点)。王国维在文中所提名家词作,均完整附于文后,供读者品鉴、回味。
二、本书附录分为三部分,附录一收录王国维所写115首词作,以1933年沈启无编订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为底本。附录二收录王国维1906年所写《文学小言》一文,方便读者从宏观上了解王国维的文学观,从而加深对《人间词话》的理解。附录三收录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的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的学生、著名文史学家吴其昌,以及王国维的日本友人、著名汉学家狩野直喜在王国维死后所写纪念文章。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1877年12月3日(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双仁巷,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海宁王氏家族世代书香,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系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其先世祖王珪、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为宋代名将。其中,王珪、王禀及王荀均身负国难,《宋史》有《王珪传》《王光》,海宁旧有安化王祠,王氏家族在当地长期广受敬仰。王国维因此从小拥有很强的家族荣誉感,成年后曾根据王氏家谱世系及《宋史》之《徽宗本纪》《钦宗本纪》和《王珪传》《王光》等,撰写了《补家谱忠壮公传》,即《宋史忠义传王禀传补》,以补《宋史·忠义传》之阙。
王国维之父王乃誉,早年中秀才,溧阳县署幕僚,勤于治学,专于诗文、书画、篆刻等,以山水画见长。王国维幼年丧母,受其父影响颇多。七岁时,王国维入邻塾,并在父亲指导下博览群书,涉猎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也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读书报国的志向。少年时曾被乡里公认为海宁四才子之首。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王国维应海宁岁试,以第21名中秀才,入州学,尤好《史记》《汉书》《三国志》。同年,赴杭州府试,未取。1894年,受甲午战争惨败引发的变革思潮影响,王国维开始大量接触新学时事,并渴望外出游学,但因家贫,只得考入杭州府崇文书院,后肄业返乡。翌年,十九岁的王国维与莫氏成婚,婚后仍关心时事,不断研读一些海外时政书籍和《盛世危言》《时务报》《格致汇编》。1897年秋,王国维赴杭州府再应乡试,复落第。翌年正月,王国维在其父王乃誉亲自陪同下,由水路抵沪求学,并进入上海《时务报》报馆任书记,负责校对工作。
然而此时,因《时务报》内部的派系争斗,梁启超、章太炎等先后离开了报馆。王国维仅与康门弟子欧榘甲有过短暂交往,并未如愿见到自己崇敬的梁启超,再加上自知家贫,薪资又不高,留学梦碎,王国维非常苦闷。同年,戊戌变法,六君子遇害,王国维深感不平,颇有扼腕槌胸、搔首问天之慨(据王乃誉《日记》)。
1900年12月,王国维在近代考古学大家罗振玉的资助下,终于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但因病又于次年农历四月返国抵沪,五月返家养病。病愈后,王国维被任命为《教育世界》的主笔、代主编,并任教于南通师范学校、江苏师范学堂。此后一段时间里,王国维主攻哲学,研究康德、叔本华、尼采,并涉猎西方伦理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教育学等领域,他自称这一时期为兼通世界之学术的独学时期。《人间词话》恰于这一时期创作。
三十岁以后,王国维转治文学,正是他次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还曾对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等进行过介绍和比较。
1923年,在清末重臣升允的推荐下,王国维获十七岁的废帝溥仪赏识,出任南书房行走。按清代惯例,获此职位的大都应是进士、翰林以上学问渊博的科举名士,王国维虽只是布衣出身,却获此殊荣。1924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受阻于家人而未果。不久,在胡适、顾颉刚等人的推荐下,王国维出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此间王国维既做学问亦兼教职,影响并培养了许多从事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清华学人。
1925年2月,清华大学委任吴宓筹办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成为被研究院聘请的位导师。此后王国维在国学院执教两年,这也是他生命中后的两年。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在按部就班做完一天的工作后,独自乘人力车来到颐和园,由鱼藻轩纵身跃入了昆明湖。事后,人们在其内衣口袋中发现遗书,上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8月14日,王国维被安葬于清华园东二里许西柳村七间房。1928年6月3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梁思成设计。清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忠悫。
《人间词话》初发表于《国粹学报》,是王国维代表作之一,更是其毕生文学理论研究之精华所在。王国维在书中重点探讨了景与情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文学现象,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同时,他还创造性地将叔本华等人的哲学、美学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并与中国的传统艺术实践进行了完美结合,从而使这本书成了中国美学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启后的理论巨著。
《人间词话》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境界说。境界说既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又是全书的脉络。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认为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需从境界出发。境界说堪称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也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王国维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而他也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国维短暂的一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史学、古文字学、哲学、文学、考古学以及教育学和美学诸方面均有重要建树,郭沫若曾说: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作为近代中国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人间词话》必将日渐获得更多与其自身价值相匹配的开发与重视,其划时代的实践和学术意义尚需被更多人发掘。
若水古社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谥忠悫,浙江嘉兴海宁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
海宁王氏世代书香,王国维从儿时起不仅广泛涉猎传统文化,也初步接触了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少年时曾被乡里公认为海宁四才子之首。成人后他考取过秀才,也曾短暂留学日本,并自学外语,通日、英、法诸国文字,对西方哲学多有研究,又广泛涉猎西方伦理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教育学等领域,开创性地运用西方的学术研究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学科,词曲、戏剧、古文字、音韵、版本目录、哲学、史学、教育,无不涉猎且都建树颇丰,可谓兼通世界之学术。
虽然王国维只活到52岁,但他一生坚持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做学问,著译之书多达62种,批校的书有190余种,另有一批遗著散佚在外。他重要的学术著作是《观堂集林》、文学论说与文艺史研究著作主要有《静庵文集》《续编》《人间词话》《宋元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