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化,坚守不变,方可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应建立大历史感:历史是彩色的,不是黑白的;历史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当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与生活之时,殊不知,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
变与不变,看似是一个哲学命题,但更是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认清复杂的商业世界、做出艰难而重大的决策、驾驭经营管理时面临的永恒难题。
从经济体量上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上深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房价傲视全球,但是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同时,中国未富先老,老龄化加速而至。中国经济未来20年依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与考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全国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是将所有被调查家庭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然后平均分为5份,每组代表的人口约3亿人。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 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 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8 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6元。
国家统计局这组数据意味着,有高达3亿人所在的低收入家庭,每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16.75元;同样,有高达3亿人所在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每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
1608.58元。
这两组数据可能与北上深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大城市、大企业的年轻人会对这两组数字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才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底色。因此,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全力以赴实现国富民强、全力以赴提高全体国人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全力以赴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以及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依然是中国应坚持不变的优先级最高的战略。
未来20年,帮助中国民众过上更为美好富足的生活,依然是最大的创新和创业机会,依然是最大的投资机会,依然是每一位企业家、创业者的终极使命与价值。这应是不变的信仰。
变化,往往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过去30年来所依托的平和安静的国际发展环境已经不复存在。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的世纪级巨变正在酝酿之中。
几年来,载入人类史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疫情深度扰乱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加之战争的影响,世纪大棋局正在迎来变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22 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迅速席卷全球,继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之后,世界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将会迎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产力指数级跃迁,同时,程序员、文员等脑力劳动者白领所从事的数十种工作,可能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或降低价值的风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合体后则可能替代体力劳动者,由此导致的大规模失业或无用阶层等社会问题亦令人担忧。生产力指数级跃迁发生后,企业间、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将被拉大,广泛的失业问题将倒逼人类社会的分配体系进行跨国界、跨阶层的重构和调整。
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人工智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将会怎样?人工智能背后的人类精英是新的造物主还是毁灭人类的危险分子?人工智能必将 给这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跃迁,为人类的幸福美好生活造福,但亦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浩劫,但科技发展不能因噎废食,任何科技进步在早期都会带来恐慌或焦虑。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展更多全球性、全方位的探索与研究,鼓励百家争鸣、求同存异,最终推动达成人类共识,使科技为人类所用。
生产力指数级跃迁可能导致的国家间、阶层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和割裂,则可能是人类要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考验,我们应长期坚守科技向善的人类普世价值观。变化,往往孕育着重大的机会。危中有机,我们要时刻关注哪些重大的机会正在诞生或涌现。所谓时势造英雄,任何优秀企业或伟大企业的成功,往往源自对重大机会的有效把握。但与此同时,当重大机会涌现之时,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创业者开局完美,但最终未能获得预期之中的成
功呢?
因此,拥抱变化,坚守不变,是我给各位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建言,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希望能给身处大变局之中的读者带来启示和力量。
- 所谓变,就是要在变化之中主动寻求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因为只有重大的变化或变量,才能给企业带来实现突破性增长的机会。
- 所谓不变,则是要站在长期主义视角,坚守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律,坚守事物兴衰的本质,坚持从企业经营的内在本质和事物兴衰的基本规律出发,成就长期事业。
变与不变从字面上看,看似对立和矛盾,是一组悖论。在企业经营和人生当中,时常存在这样与那样的悖论或矛盾。企业发展到底是要快,还是要
久?是要少,还是要多?是要聚焦,还是跨界?是要开放,还是封闭?
一组组悖论或矛盾摆在企业家和创业者面前,令人颇为困扰和煎熬,管理层之间为此往往争论不休,经理和员工们对此也颇为不解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