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从教30多年的心路历程, 也是作者对生活对教学的所感所悟。全书共分为4个版块, 分别为作者的成长历程, 教学的经验总结, 学生的成长趣事, 教学交流的心得体会。细致的描写,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广阔的画卷: 对自然的感悟, 对学术的探索, 对成长的叩问, 对童年的记忆, 对亲情的眷恋……清新洒脱的文字, 能让读者抚平浮躁的心, 在纷繁的世间卸下重负。作者用女性细腻的笔体书写着生活中美好的篇章, 让读者体会生活的真谛。
江畔随想
黄昏的万景园。
漫步在江畔,我惊诧于眼前宁静的江面。先是缓缓而行,后来,我索停下脚步,坐在江边的石凳上,任目光长留在那梦幻般多彩曼妙的江面上,那三分碧蓝、三分桔绿、三分鹅黄,还有一分朦朦胧眬的浅藕……江上的芦苇根根插入水中,清晰得像水墨画的线条,天边的晚霞绚丽无比,与江浑然一体,连江心洲上的楼房也成了这幅画的点缀……
看着看着,暑气已渐渐散去,心渐渐变得澄澈,变得透明,变得轻盈无比。江水在我的眼前,这样静静地流淌着。我想起了唐代那位因《春江花月夜》而不朽的诗人。他曾立于月夜的江边,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
此时,月亮还没有升起,四周是一片澄明。我把目光移向了江边的那排垂柳,那树干合抱之粗,树冠如云般遮蔽着坪。我想,一前,它们立在这江边的吧,一后,它们仍会屹立江边。而我们呢,从何处而来?又归向何方?
生命,它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
智者庄子对生命有过精辟的见解。他妻子去世时,惠子前去吊唁,却见他鼓盆而歌。惠子不解,庄子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他认为初的那一息存在于恍惚的大道中,一变而有元气,元气变化而有形体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为死亡,这种生死的过程如四季的运行。
恰如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便不会遥远之意。
如他所说,死亡不又意味着另一生命的初始吗?教有六道轮哲学中有“气之聚散”,有“死生如昼夜,”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当我们理解了这些之后,也不再惧怕生命归途的黑暗了吧?
那么,在现实的人间呢?我们毕竟是凡夫,仍有名要争,仍有利要逐,仍有情要牵挂,仍有患得与患失。只是,对世间的纷争,人情的冷暖,患得与患失,不再那么执着,不再那么痛苦,会看得轻一些、看得淡一些吧。
正如这一江碧水,历经岁月之沧桑而终归宁静,容纳世间之万象而依旧美丽。
若在世间日久,若迷失了自我,若疲惫与不堪,到万景园的江畔来走走吧。那宁静的江面会平复浮躁的心,会给人灵感,会给人智慧,会让人拥有入世之清醒、出世之坦然。
黄昏,江畔,灵魂的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