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系统、科学、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学校育人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指明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实施路径,即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充分调动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潜力,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每一名专业课教师要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围绕课程思政总体部署,巧妙地进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融通,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因此,一方面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人责任,同时还要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和技巧。
医学相对于其他科学而言,除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其作为人类主体研究学科的特殊性,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这就意味着对于医学生的培养要横贯理论和实践,既要培养扎实细致的基础知识,又要培育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医患沟通能力。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纲要》按照不同课程类型,分别明确了每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其中,强调医学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纲要》为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因此,对于医学类专业课程而言,课程思政是将医学知识落地,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医学类院校须更加注重医德医风教育,重点加强医者仁心思想的培养,提升综合素养。
然而,我们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尽管一线专业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但部分教师也暴露出缺乏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设计思路、思政元素挖掘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针对各类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对课堂上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和考核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宝贵经验。为了提升医学类,尤其是生物医学以及人文医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水平,我们联合国内多所医学院校,经过学院推荐、专家评阅、反馈斟酌,编委会筛选了涵盖8个不同学科课程的18个典型案例,合力编写了本书。书中包括课程介绍、案例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说明等内容,并且每一个案例都充分展示了各教学单位不同学科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及理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一个案例的课程思政内涵和实施路径,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可以为广大高校教师尤其是医学类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得益于各位编者的辛勤付出,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
邹永新 钟 宁 刘尚明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