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定 价:65 元
- 作者:吕希琛,徐莹莹,孙全池著
- 出版时间:2023/11/1
- ISBN:9787521851755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426.4
- 页码:208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24cm
本书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规制经济学理论和能源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研究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现状分析--影响机理--提升路径--政策研究”的脉络开展研究。首先,对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演变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其次,构建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模型,并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非线性门槛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完成影响机理的实证检验;再次,以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为基础,从技术进步来源的角度在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设计和验证环境规制下基于能源技术进步偏向的制造业能源效率提升路径。
近年来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走绿色、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高速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高能耗和低能效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问题,降低能耗和优化能效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落实全面节约战略的有效抓手。制造业是工业化引擎和国民经济支柱,统计数据和实践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减排效果是决定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实现进程的关键,优化制造业能源效率、实现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能源要素的集约化是当前应对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落实全面节约战略的关键措施。
技术进步偏向性特别是能源要素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对于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日趋重要,同时,基于“波特假说”和“绿色悖论”的争论,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能源技术进步偏向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何种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优化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是可行有效的。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书力求厘清如下科学问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演变趋势如何?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是偏向于能源节约型还是能源消耗型?环境规制影响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如何?环境规制下哪种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效果最明显?如何设计引导政策和保障措施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优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书沿着“问题提出-机理揭示-路径构建-政策设计”的脉络,设计如下七章内容。
第1章: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实践,梳理全书研究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提炼全书的技术路线,使读者对全书的框架和思路有全面了解。
第2章:提炼出全书的关键研究变量,对关键变量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从理论的发展角度界定变量内涵,阐述变量涵盖的核心思想,并构建后文核心章节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能源效率影响机理研究框架,以及环境规制下异质性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能源效率提升路径研究框架。
第3章:为使读者明晰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及近年演变趋势,通过合理构建测度模型。选取目标数据从制造业分行业和分省份两个视角测算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各个视角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演化规律。
第4章:为解答中国制造业能源技术进步偏向的方向性问题,首先对比和梳理了偏向性技术进步测度方法,选取目标数据,从制造业分行业和分省份两个视角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指数、边际产出比等一系列指标,通过测算所得的数值指标绘制相关图表,全面分析中国制造业分行业角度和分省份角度的技术进步偏向性。
第5章:探讨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在理论机制推导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探究细分行业及省域视角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效应;构建门槛面板模型,进行门槛效应检验及门槛值估计,识别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共参与型三种规制工具的有效作用范围。
第6章:从异质性技术进步来源视角,探索技术进步中自主研发、技术改造等内部来源,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外资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等外部性来源对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路径。
第7章:结合现行政策和管理实践,从调节环境规制强度、提升技术进步水平、优化行业能源结构、加速产业融合发展等层面提出提升我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设计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优化的引导政策和保障措施。
总之,未来10年将是世界各国实现1.5℃温控目标的关键窗口,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国,中国制造业低碳减排任务艰巨。本书的研究旨在有效测算、发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演变规律,深入揭示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多层次构建环境规制下基于能源技术进步偏向的制造业碳减排路径,为政府管理部门优化能源效率、推进“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为行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有益借鉴。本书全文共22万字,其中,作者吕希琛负责研究问题梳理,研究框架设计,以及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承担约11万字;作者徐莹莹负责现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和评述,理论基础和核心研究变量界定,以及环境规制下异质性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能源效率的提升路径设计和保障措施设计,承担约11万字;作者孙全池负责研究数据搜集、整理,测量模型比对以及全文校稿。
吕希琛,男,中国哈尔滨人,博士学历,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管理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制造业节能减排;有偏技术进步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领域问题研究工作,在涉及领域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主编《我国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专著一部;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指定的A、B类期刊及SSCI、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承担多项制造企业低碳发展相关研究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能源效率影响的理论框架
2.1 理论基础
2.2 研究变量内涵界定
2.3 理论研究框架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与演变规律研究
3.1 测度方法与模型分析
3.2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
3.3 中国省域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制造业能源技术进步偏向性测度研究
4.1 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度方法
4.2 能源技术进步偏向的测算框架
4.3 测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规制下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
5.1 理论机制推导
5.2 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对能源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分析
5.3 细分行业视角下异质性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环境规制下异质性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的路径研究
6.1 制造业细分行业视角下异质性技术进步路径
6.2 省域制造业视角下异质性技术进步路径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升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
7.1 合理调节环境规制强度
7.2 提升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
7.3 优化制造业能源结构
7.4 加速制造业融合发展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