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针对IMA安全性分析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研究,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IMA安全性分析现状、IMA体系结构及特征分析、基于FTGPN方法的IMA平台系统架构的建模、IMA级联失效影响分析、IMA系统风险传播机制、基于模型的IMA安全性评估方法、基于组合方法的IMA系统安全性建模、以及IMA系统级联失效模型以及安全性评估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 1995-9至1998-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机设计, 博士
(2) 1989-9至1992-4,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学, 硕士
(3) 1982-9至1986-6, 河南理工大学, 矿山机械, 学士孙有朝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国家973计划大飞机项目专家。长期从事航空器可靠性与安全性工程、航空器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大型飞机安全性设计与验证技术、航空器人机工效设计与评估技术、航空安全与风险评估技术、智能仿真与虚拟训练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型号项目技术攻关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国防技术基础、工信部民机专项、两机重大专项、装备预研、中国民航局科技计划以及某总装型号研制、某四代机型号研制、大飞机型号研制、大型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专项等100余项课题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余项。飞机可靠性、安全性与适航技术在飞机驾驶舱人机交互、适航验证与审定、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等相关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近年代表性论文:
1.刘豪, 孙有朝, 吴红兰, 等. 复杂光照环境下民用飞机飞行员关键点检测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
2.吴红兰, 刘豪, 孙有朝. 基于视觉Transformer飞行员姿态估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
3.毛浩英, 孙有朝, 李龙彪, 等. 基于改进DRSN的航空发动机故障风险预警模型[J]. 航空动力学报, 2024, 39(2): 138-148.
4.杜方舟, 孙有朝, 郭媛媛, 王宗鹏. 基于数据的航空发动机排气温度裕度及剩余寿命计算方法研究. 航空动力学报, 2020, 35(11): 2456-2464.
5.张永进, 孙有朝, 张燕军, 孙超勇. 具有不可比状态信息的可修MS-PMS可靠性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 39(5): 1326-1339.
6.李元斌, 孙有朝, 李龙彪. 改进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航空发动机限寿件模糊风险评估.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 (10): 1135-1140
等等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名誉会员、中国航空学会民用飞机运行支持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智能人机交互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