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社科课题“培养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分析、作用机制与政策建议”(07BJY101)的系列成果。全书共十一章,在逻辑上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思路展开研究。在提出问题部分(第一章~第三章),对研究问题进行总括概述;在分析问题部分(第四章~第九章),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在解决问题部分(第十章~第十一章),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提出建议与对策。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逻辑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国内外新型农民开发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国内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开发政策研究及评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调查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收集
第四章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现状
第一节 农村家庭调查样本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的现状分析
第四节 我国农村村干部工作现状分析
第五章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的基本经验、问题与方向
第一节 各地区新型农民开发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各地区新型农民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的方向
第六章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实地调研报告
第一节 河北省安新县三台镇新型农民开发调研报告
第二节 湖北省宜城县流水镇新型农民开发调研报告
第三节 陕西省杨凌区新型农民开发调研报告
第七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与新型农民开发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开发的有效载体
第二节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第三节 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对新型农民开发的启示
第八章 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新农村建设绩效
第一节 农民人力资本对新农村建设绩效的作用
第二节 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新农村建设绩效的关系模型
第三节 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新农村建设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第九章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素质模型
第一节 素质及素质模型理论
第二节 我国新型农民素质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新型农民素质模型运用于新型农民开发实践的展望
第十章 国外农民开发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美英等发达国家农村建设及农民开发的实践经验
第二节 日韩等新兴发达国家农村建设及农民开发的实践经验
第三节 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及农民开发的实践经验
第四节 国外农村建设和农民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第十一章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开发战略及其政策建议
第一节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新农民开发
第二节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的对策建议
附录
新型农民培养调查问卷
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状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3.政府统筹服务
首先,在联合组织农业、科技、教育、劳动、卫生、水利、林业、国土资源等涉农部门的基础上,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全局开发计划,有效避免开发部门各自为政,开发对象、开发任务、开发目标和方式重复交叉和撞车的现象。
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要尽快明确各部门在开发活动中的具体职责和职能,确立开发工作的目标指标,并将其作为考察和评价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新型农民开发获得制度保证。要区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对于公益性服务,如动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其投资的相对收益小且风险比较大,需要政府介入作为推广的主体,投入费用等可由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对于经营性服务的提供应该从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中分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经营;对于一些带有双重性质的服务,要鼓励非政府机构的参与.并且给予适当的支持。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要对现有的技术推广队伍和用人制度进行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分流农业技术推广的不合格人员,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和动态的人员管理机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和业务素质。
最后,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对现有或新办的各类开发机构进行筛选,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选择定点开发基地,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及开发机构网络,确保新型农民开发工作开展关键在县,重点在乡,落实在村。
4.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除了政府、学校开展的系统性培训以外,以非政府培训机构为主体的新型农民培训活动的力量也不可忽视。这些培训主体包括企业与民间的各类服务组织,各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农村专业大户等。将政府机构培训与非政府机构培训有效结合,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更大程度满足农民自身和市场培训需求的目的。
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组织参与到新型农民开发中,从本质上是属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进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质量,从而为农业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非政府组织以及部分扶贫开发组织、慈善组织等也参与到新型农民开发中,本质上属于公益性质的投资。减少贫困、减少文盲、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和生产能力是部分非政府组织和扶贫开发组织等的宗旨,通过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从“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这不仅能够使一个地区的农民摆脱贫困,更能够使当地的农民闯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民开发,都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对社会力量的参与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例如,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型农民开发中来,就应该有适度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对于部分赢利性的法人性质的组织,还可以加以财政的补贴,允许参与培训的收益分配等,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加以保证,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民开发事业,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参与,使新型农民开发事业打开新的局面。
第三节 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的对策建议
新型农民开发是一个新的课题,根据作者调研的新型农民开发的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的新型农民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新型农民开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作者认为,新型农民开发,应该注意逐步实施以下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