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交际一本通:对外汉语教学高级读本》以汉语在口语构成方式、口语交际形式,以及如何适应汉民族生活交流等方面所形成的特点总结为起点,以汉民族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特点为研究背景,同时以中外文化与语用特点的对比分析为参照,展开汉语文化语用的多角度、综合性论述。书中关于交际场合六大分类的阐释、交际语用规则的确立、汉语标记语的文化含义,以及怎样实现言语交际中的语境调控与语用保证、怎样把握语用差异与语用冲突等等,对于不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怎样在生活中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顺畅交流,均作出了细致周密的指导。
刘伯奎,1948出生,教授。自幼家贫,读初中起寒暑假就卖大碗茶、修马路、推小板车。
孔子说:“三十而立”,他赧然。因为从干油漆工、任文工团员、铁路流动电影放映员开始,直至30岁才得到考大学的机会,遑论人生之“立”。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他默然。因为年届四十时,只是有了讲师工作岗位还没有教师事业目标,勤奋却难免追求茫然。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他开始欣然。在出版了独立原创的口才训练系列著作以后,发现自己已经走上了以“口才训练”为治学之路,并认定天命在此。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他终于豁然。因为在面对阻挠“被迫中断”口才训练研究,却在社会研究与社区教育领域意外开辟了一大块学术领地后,才突然发现,人生途中,那些“阻挠”你的人其实是在从另一面推着你再开始新的登攀,也是应当表示感谢的。
2013年,在“奔七”的人生中途,面对自己在“情商口才训练”和“社区社会研究”两大领域同时收获的系列成果,未来将怎样“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语交际的三个学习层次(代序)
第一章 汉语是“会导致智力混沌”的语言吗
——汉语构成的文化特点研究
第一节 汉语构成方式及其认知角度的把握
第二节 汉语交际研究首先应当选准切入角度
第二章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套亲情近乎”
——汉语交际的大文化背景研究
第一节 中国人喜欢“套亲情近乎”的原因剖析
第二节 中国人喜欢“表示谦虚”的原因剖析
第三章 学习语言交际可以只关注日常交际吗
——汉语交际的内涵及其主干项目研究
第一节 汉语交际的内涵界定与把握
第二节 汉语交际主干项目的特点分析
第四章 汉语交际中的话语是如何“轧制”而成的
——汉语交际的过程控制把握
第一节 语言交际中告知、论证、鼓动对方的用语规则
第二节 语言交际中肯定、夸赞、迎合对方的用语规则
第三节 语言交际中婉拒、化解、转换对方的用语规则
第四节 语言交际中贬斥、否定、驳斥对方的用语规则
第五章 语境是怎样由要素构成的
——语境构成的系统把握
第一节 对于传统的语境“二分法”的反思
第二节 语境四类要素有机合成的理论确立依据
第三节 语境理论一纲三目框架的构建
第六章 语境四类要素的个性化构成特点
——语境构成的细部认知
第一节 人境类要素的特点与把握
第二节 心境类要素的特点与把握
第三节 情境类要素的特点与把握
第四节 物境类要素的特点与把握
第七章 语言交际场合为什么必须分类把握
——话语行为与场合关系的能动把握
第一节 怎样把握公开场合与非公开场合
第二节 怎样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第三节 怎样把握职业场合与非职业场合
第四节 怎样把握交际场合与非交际场合
第五节 怎样把握高雅场合与通俗场合
第六节 怎样把握友情场合与亲情场合
第八章 共知成分在汉语交际中的应用价值
——汉语交际构成认知之一
第一节 语言交际研究中的共知成分
第二节 共知成分对语言交际的客观性影响
第三节 共知成分对语言交际的主观性影响
第九章 标记语在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含义
——汉语交际构成认知之二
第一节 汉语交际中标记语的应用功能
第二节 汉语交际中常用标记语的种类把握
第三节 汉语交际中标记语实例剖析举枚
第十章 汉语交际中应当如何“用词”
——汉语交际构成认知之三
第一节 人称词的主要类别
第二节 人称词的使用规则
第三节 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规则
第四节 量词的选用规则
第五节 指示词语的选用规则
第十一章 汉语交际中应当如何“造句”
——汉语交际构成认知之四
第一节 影响造句的多方面因素
第二节 句型构建在语言交际中的三重“反比例关系”
第十二章 汉语交际遵守着什么样的“文化原则”
——汉语交际文化层面把握之一
第一节 关于“合作原则”等几项原则的对比综合思考
第二节 关于汉语文化语用(总)原则制定的思考
第十三章 汉语交际中的语境调控与用语保证
——汉语交际文化层面把握之二
第一节 怎样在语言交际中避免观点对抗
第二节 怎样在语言交际中避免情绪对立
第三节 怎样在语言交际中实现气氛和谐
第四节 怎样在语言交际中实现情境交融
第十四章 汉语交际中的用语差异与用语冲突
——汉语交际文化层面把握之三
第一节 交际用语差异与用语冲突的理论界定
第二节 导致交际用语差异的原因与分类把握
第十五章 汉语交际必须重视用语宽容
——汉语交际文化层面把握之四
第一节 关于用语差异与用语冲突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 用语对策的制定规则
参考文献
后记
陌生结识语言交际的基本特点是,交际过程基本上在“对对方有陌生感觉”的情境中进行。这就使得交际双方必然比较注重向对方显示自己的礼貌和敬意,借此来推进语言交际的成功进行。有时为了淡化和消除对方的“戒备感”,还需要对方将交际目的先作一定的隐蔽和改变。因而,陌生结识语言交际往往显现出以下特点:
(1)在陌生结识语言交际过程中,敬词(对对方)和谦词(对自己)的使用,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的语言交际,这不但是其基本特点之一,而且也对交际的具体展开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时敬词和谦词的使用不足还会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
(2)在陌生结识语言交际过程中,寒暄类的客套话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的语言交际,尤其是在交际的初始阶段。随着陌生感的逐步淡化,客套话也逐步减少,渐渐转入正题。在此类语言交际过程中,对寒暄话语的量的把握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此类话语量的过多或过少,如是无意为之,则可能对语言交际形成干扰;如是有意为之,则可能产生“言外之意”。
(3)在陌生结识语言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对象之间客观存在“陌生感”和“戒备感”,因而话语中的冗余信息(可有可无的话语)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的语言交际,而听话人对于冗余信息的可接受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语言交际。
(二)家庭生活语言交际
所谓家庭生活语言交际,是指以家庭所在位置与成员构成为中心,由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各成员与外部所进行的、与日常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语言交际。这一方面的交际言行,多数看似话题琐碎,然而,正是在这些日常言行中“一句话逗人笑,一句话惹人跳”的强烈对比,常常导致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家庭生活语言交际也应当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此类言行多围绕日常生活产生,但其作用实在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柑互之间高度熟识,语言交际中双方在诸多话题上有着较多的共知成分。这些因素使得家庭生活语言交际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般情况下,在家庭生活语言交际中,谦词和敬词的使用频率总体上偏低,而情感类称呼(如爱称和昵称)的使用频率较高;反之,在家庭生活语言交际中,一旦相互之间开始较多地使用谦词和敬词,往往就可能是情感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说话人要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了。
(2)在家庭生活语言交际中,往往是一开口说话,话语就直奔目的意图(开门见山),而无须在寒暄和客套中兜圈子;反之,一旦家庭成员之间开始在寒暄和客套中兜圈子,出现了原本不该出现的“冗余话语”,往往就可能预示着即将展开比较重大的话题,或者是说话人另有“言外之意”要表达了。
(3)在家庭生活语言交际中,由于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了解的程度较高,对话题往往有着较多的共知成分,其话语常常因为句式结构有残缺、单句话语信息量不足,以致出现外人难以理解的情况。而这正是家庭生活语言交际的基本特点之一,此类情况并不必然产生“言外之意”。
(三)社交礼仪语言交际
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也可以说,是由人们的语言、行为以及相关的非语言因素综合构成的社会交际活动。而礼仪,则是指礼节和仪式,也可以说,是指某种活动或过程所特有的仪式程序和礼节规范,有时也指这类活动。
社交礼仪语言交际,特指与相熟识的(少数是陌生的)人进行的、非职业性质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密切交往、联络情感的语言交际行为。这一类交际的范围很广,至少可以包括谈天、闲聊、评论、判断等多种行为。在这其中,谈天、闲聊话题的内容应当与交际双方自身均无关系,评论话题的内容往往也应当与交际双方无关(例如国际国内形势、街头传闻轶事等)。尽管如此,在此类语言交际中,虽然对于说话人的具体要求比较宽松,但也绝不是说人人都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社交礼仪语言交际在具体展开的过程中,往往显现出以下特点:
(1)与陌生结识语言交际相比,社交礼仪语言交际显然少了一份陌生人之间常有的戒备心理,话题的选定更宽泛和轻松;即使社交礼仪语言交际的双方是陌生的,但是与陌生结识语言交际的不期而遇相比,社交礼仪语言交际的双方更多的是有备而来,戒备心理的显现也就淡得多了。
(2)与家庭生活语言交际相比,社交礼仪语言交际显然又达不到亲情之间所特有的那种无所顾忌,话题的选定不仅多了一层约束(例如不宜以涉及某人的隐私为话题),同时还需注意与交际对象之间身份的尊卑差异、辈分的长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