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社区口译的基本概念”旨在厘清社区口译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社区口译的定义、社区口译的主要分类以及社区口译与会议口译之间的异同;第二章“社区口译研究的历史沿革”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社区口译研究迄今为止的演进历程,主要涵盖社区口译悠久的历史、近代和现代职业化、学术化的进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兴起的社区口译研究;第三章“社区口译研究途径及理论范式”重点考察了社区口译研究的学科视角、模因(核心理念)、方法论、理论范式和模型;第四章“社区口译研究选题”主要从社区口译产品和译员表现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社区口译研究中常见的或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包括译员素质与能力、译员角色、口译质量、口译话语和策略;第五章“社区口译教学”考察了社区口译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课程设置、学生筛选、教学内容和测评;第六章“社区口译研究趋势”展望了在当今全球化和科学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社区口译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继续引领口译学科研究的社会转向。
刘建军,男,山东省烟台市人。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烟台市翻译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口译教学,主要教授的课程包括:口译理论与实践、高级口译、基础口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商务口译等。同时从事口译理论与实践、口译教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鲁东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并在《外语界》、《中国科技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还有两篇论文被收录在第六届和第八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先后两次获得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业余时间从事各类口译和笔译实务。
第一章 社区口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社区口译的名称
第二节 社区口译的定义
第三节 社区口译的分类
一 医疗口译
二 法律口译
三 手语翻译
第四节 社区口译和会议口译之异同
第二章 社区口译研究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社区口译的历史
第二节 社区口译研究的基础——职业化进程
一 社区口译职业化模式
二 立法和职业协会
三 社区口译职业伦理和规范
四 社区口译测评、教育培训和认证 第一章 社区口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社区口译的名称
第二节 社区口译的定义
第三节 社区口译的分类
一 医疗口译
二 法律口译
三 手语翻译
第四节 社区口译和会议口译之异同
第二章 社区口译研究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社区口译的历史
第二节 社区口译研究的基础——职业化进程
一 社区口译职业化模式
二 立法和职业协会
三 社区口译职业伦理和规范
四 社区口译测评、教育培训和认证
五 社区口译职业化未来进程
第三节 社区口译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一 社区口译研究的学术基础
二 社区口译研究的开端、巩固与融合
三 社区口译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章 社区口译研究途径和理论范式
第一节 社区口译研究途径
一 社区口译研究学科视角
二 社区口译研究的模因
三 社区口译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社区口译研究的理论范式
一 理论范式
二 理论模型
第四章 社区口译研究选题
第一节 译员素质和能力
一 职业道德素质
二 译员能力
第二节 译员角色
一 译员角色描述
二 译员角色期待
三 现实中的角色:矛盾与折中
第三节 社区口译质量
第四节 社区口译中的话语
一 话语的语用效果
二 提问方式与技巧
三 语域转换
四 社区口译话语分析的重要性
第五节 社区口译中的策略
一 应对精神折磨或压力
二 应对左右为难的伦理问题
三 处理话轮重叠的策略
四 处理警察告诫的策略
五 译前通报的重要性
第五章 社区口译教学研究
第一节 社区口译教育
一 教育与培训的区别
二 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社区口译教学课程设置
一 课程设置的多样性
二 课程设置面临的挑战
三 学生的筛选
四 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法
五 社区口译教学评估和测试
第六章 社区口译研究趋势
第一节 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
第二节 学科交叉融合
第三节 引领口译研究的社会转向
附录 社区口译职业伦理准则汇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