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系列:员工关系管理》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式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创新和自学能力,知识的传授会在教学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适时进行。
《复旦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系列教材:员工关系管理》基于员工关系管理的整个过程,设计了11个教学项目。包括:员工关系管理基础、规章制度管理、招聘录用管理、员工纪律管理、员工异动管理、员工信息管理、保密竞业管理、人事外包和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管理、离职与裁员管理以及员工申诉与争议处理。每一个项目均由基础理论和业务实训组成。
《复旦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系列教材:员工关系管理》适合实践型本科及高职高专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工商管理专业师生选作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各类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项目一 员工关系管理基础
任务一 员工关系管理简介
任务二 员工关系管理职业定位
任务三 劳动关系基本理论——合作冲突理论
任务四 综合实训
项目二 规章制度管理
任务一 企业规章制度概述
任务二 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及修订
任务三 员工手册编制
任务四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任务五 综合实训
项目三 招聘录用管理
任务一 录用审查
任务二 劳动合同订立
任务三 试用期管理
任务四 招聘录用沟通管理
任务五 综合实训
项目四 员工纪律管理
任务一 纪律管理制度
任务二 员工奖惩管理
任务三 奖惩沟通管理
任务四 综合实训
项目五 员工异动管理
任务一 晋升
任务二 降职
任务三 综合实训
项目六 员工信息管理
任务一 员工信息管理与分析
任务二 员工人事档案管理
任务三 综合实训
项目七 保密竞业管理
任务一 商业秘密和保密管理
任务二 订立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
任务三 综合实训
项目八 人事外包和劳务派遣
任务一 人事外包
任务二 劳务派遣
任务三 综合实训
项目九 员工满意度管理
任务一 员工满意度调查
任务二 员工满意度内容
任务三 员工满意度调查十步曲
任务四 盖洛普Q测评法
任务五 综合实训
项目十 离职与裁员管理
任务一 离职管理
任务二 裁员管理
任务三 综合实训
项目十一 员工申诉与争议处理
任务一 员工申诉管理
任务二 劳动争议处理
任务三 综合实训
附录
附录1:某公司招聘录用管理制度
附录2: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案
参考文献
《复旦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系列教材:员工关系管理》:
(六)劳动关系管理的外部环境
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除了就业组织内部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环境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归纳为五方面: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一般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如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也包括更多的微观经济状况,如在某一特定产品市场上雇主所要面对的竞争程度。经济环境影响员工关系的例子很多。比如,作为经济外部环境因素的失业率如果很高,就会减少劳动者凭其技术和能力获得工作的力量,即减弱他们的劳动力市场力量,从而影响其对工作的预期。再比如,在同行业工资普遍上升的情况下,企业可能就会面临更大的员工要求增加工资的压力。
经济环境能够改变员工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的对比。一方面,经济环境可能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双方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的消长;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也可能来自厂商所要面对的要素市场,那么,要素市场的变化通过影响雇主的生产函数和员工的消费函数来改变双方的成本收益,从而带来各种关系的力量的变化。同样,偶发的经济冲击,以及有规律的经济周期都影响就业组织内部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经济冲击往往会造成产量的骤减,不同的企业会因为对未来预期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下,就业组织内部的调整也会随着经济的起落而变化。一般来说,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员工的力量就会强些,管理方会作更多的让步;而经济处于低谷阶段,管理方让步的空间很小,员工的力量相对较弱,在谈判和冲突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经济环境往往会首先影响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以及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发展,其次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工作岗位的设计、工作程序等,最后可能会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
2.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的内容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企业的产品易受新技术影响(比如IT产业)或者企业是资本密集型的(比如轿车生产商),那么员工不服从管理会给管理方带来更多的成本,因而员工岗位的力量就会增强。相反,那些不易受新技术影响(比如民族手工编织业)或者低资本密集度的行业(比如餐饮业),员工岗位的力量就弱些。
同样,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例如,近年来随着我国IT产业的兴起,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成倍增加,这类人才的劳动力市场的力量上升,因而在员工关系中的优势更大些。
3.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的各种政策方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关于就业的政策、教育和培训的政策,以及其他政策。例如,作为政策环境的政府教育和培训政策,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最终影响由雇主提供的工作种类、工资和工作条件。
(1)就业政策。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员工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它往往通过对供求状况的调整来改变双方劳动力市场的力量,以经济激励和惩罚措施来改变双方在就业组织内部的关系的力量。例如,我国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残疾人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的就业组织给予税收、费率等方面的优惠。这些政策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雇佣更多残疾工人,
(2)教育和培训政策。教育和培训政策主要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供求,改变劳动者的知识技术结构,从而改变不同种类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和企业的资本/劳动比重。因此,教育和培训政策对于劳动关系具有更加长期的影响。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会通过宏观经济环境来影响各营利组织的劳动关系。另外,这两种政策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本的价格,改变资本和劳动的价格比率来影响企业的雇佣决策和企业的劳动关系。
4.法律和制度环境
法律和制度环境是指规范雇佣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和其他力量的机制,这些机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比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集体谈判中双方的权利义务、雇员的最低工资、健康和安全保护等。法律要求雇主承认工会,并同工会进行集体谈判,这一规定作为法律制度外部环境,提高了工会有效代表其会员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工会会员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市场经济国家在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
5.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由各国、各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组成。如果社会文化外部环境表现为笃信工会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那么,政府和企业就会通过制定政策提高工会的密度,扩大工会的影响力。文化的影响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它通过社会舆论和媒介来产生影响,对于违反社会文化规则的个人和组织,虽然惩罚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