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总动员:给小学生讲点中华典故》历览古今,追溯典故渊源,精选出一批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的典故,并分为节日习俗、生活百态、神话传说、古今俚语四类。再现了文化传统和语言艺术共荣共生的魅力。
典故有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习俗、神话、历史事件等;有来源于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快乐语文总动员:给小学生讲点中华典故》将古故分为节日习俗、生活百态、神话传说、古今俚语四类,对每则典故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解读。翻阅《快乐语文总动员:给小学生讲点中华典故》,便能尽览中华语言文明的博大精深。
你知道吗?“典故”最早是一种官职名称,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的官员。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所有的文明都凝聚在礼乐制度当中,所以,典故所司即是历史,即是文明,即是传统。现在,典故被解释为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便好理解了。
是的,无论是节日习俗,还是生活百态,抑或是神话传说,古今俚语,都能从典故中追根溯源。如果你十分困惑,为何每年都要过年?那么翻一翻典故,就会知道,原来传说中曾有一个叫“年”的怪兽。
典故还会告诉你,为何称呼妻子的父亲为“岳父”或“泰山”,“同志”一词从何而来,为何“说曹操曹操就到”,等等。还比如,典故会告诉你,为何人们要在中秋节赏月,为何月亮上有个叫嫦娥的仙子,为何月亮又叫广寒宫……民间一些俚语源于何处?为什么会有“二百五”、“半吊子”、“二五眼”、“马大哈”的说法?为什么“乌鸦嘴”一说就准?为什么人们喜欢卖“关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故数不胜数。我们每天在说话写字,在频繁地使用语言工具追求文明、追求科技进步时,却忽略了语言本身就蕴藏着的千万文明。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不懂这些,就不了解我们古文明曾经的伟大和辉煌,不懂这些,就不能更好地感悟语言艺术之魅力。
细数典故的来源无非有三。其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习俗、神话、历史事件等;其二,来源于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其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故此,我们将本书分为节日习俗、生活百态、神话传说、古今俚语四类,对每则典故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解读。翻阅此书,便能尽览中华语言文明的博大精深,而这正是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
第一章 节日习俗
“年”的由来
过年时的扫尘习俗
“守岁”风俗的来历
大年和小年的来历
最早的门神和年画
接财神
元宵节赏花灯
吃元宵的由来
寒食节吃寒食
清明节祭祖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喝雄黄酒
七夕节的由来
中秋赏月的来历
唐明皇游月宫
月饼的来历
重阳节登高的来历
佛祖与腊八节
腊八粥的风俗
第二章 生活百态
“连襟”之间的亲密关系
“岳父”与“泰山”
“老公”和“老婆”
“公子”也指女儿身
“千金”的由来
“姓”与“百姓”
“老板”源自梨园行
“靠山”的由来
纪晓岚与“老头子”
“同志”一词的由来
女婿与东床
“吃醋”的由来
“护短”本是善意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临时抱佛脚”的由来
慈禧太后与乡下郎中的故事
苏东坡与“河东狮吼”
“倒霉”本指落榜
说曹操,曹操就到
皇太极“吃一堑长一智”
“当面鼓,对面锣”的由来
蒋干“上当”
“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百闻不如一见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做文章不宜“打破砂锅问到底”
刘邦“斗智不斗力”
“恶作剧”的由来
齐灵公“挂羊头,卖狗肉”
无赖客人“鸡蛋里挑骨头”
清官“乱点鸳鸯谱”成好事
刘邦“民以食为天”
“商人”的来历
第三章 神话传说
开天辟地的盘古
女娲与人类
百花的由来
五谷先帝神农氏
神农尝百草
黄帝大战蚩尤
大英雄刑天
百鸟之王少昊
穷桑树下的爱情
天帝颛顼
共工怒触不周山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杜康变粮为酒
彭祖有多长寿
夸父追日
英雄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月宫伐桂的吴刚
尧王的传说
娥皇与女英
湘妃竹的传说
巫山神女的故事
燧人氏钻木取火
后稷教稼
愚公移山
望帝化身杜鹃泣血
伏羲造福人类
大禹治水
第四章 古今俚语
“二百五”的故事
铜钱与“半吊子”
“二五眼”是音乐术语
“二把刀”的来历
“马大哈”何许人也
“丑八怪”其实并不丑
“硬脖子”的来历
县太爷的“狗腿子”
“半斤”如何等于“八两”
“花架子”的由来
“两面派”成了刀下鬼
“混账”源于蒙古包
“好好先生”不得罪人
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马大脚“露马脚”
水仙“装蒜”讨喜
“出洋相”的来历
“拍马屁”拍出官运
“溜须”的由来
人人都爱“戴高帽”
无所不能的“万金油”
“乌鸦嘴”一说就准
与“孔方”称兄道弟
卖“关子”实属无奈
“毛病”来自相马术
“阿堵物”的由来
“安乐窝”自有妙处
“敲竹杠”敲出银子
“池中物”的由来
“穿小鞋”的来历
“耳旁风”表忠心
大贪官“刮地皮”
“喝墨水”做学问
“糊涂虫”实在糊涂
“苦肉计”的由来
亡国之君“没心肝”
“娘子军”的来历
孔子落魄如“丧家狗”
除夕晚上,民间还有熬夜“守岁”的风俗,其实,这跟灶王奶奶有关。
传说,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善良贤德,她经常思凡下界,帮助天下穷苦人。一来二往间,她就爱上了一个烧火做饭的小伙子。玉帝知道后恼羞成怒,将女儿打下凡间跟着小伙子烧火做饭。然而,王母娘娘心疼女儿,好说歹说给小伙子封了个“灶王”的差事。于是,家家户户有了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疾苦,便常常以探亲为名回娘家,其实是为了从天上带一些物品用来分给穷人。玉帝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又听说小女儿经常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气愤,从此规定只准他们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去。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眼看就到腊月三十了,老百姓穷得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想这次一定要从娘家多带些东西给大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