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滔滔奔腾的山东黄河入海口,到沙浪弥漫的河套平原;从莽莽的贺兰山脉,到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历时三个多月,最后到达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行程5464公里。途中穿行一处处水库大坝,跨越一道道黄河大峡谷,走进一个个黄河古渡口,深入一片片腾格里沙漠大沙滩,爬上一处处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拍摄300多幅照片,采写53篇纪实文章
本书为RBA环球考古系列之一,立足于从埃及金字塔、陵墓、神庙等的考古发现去考察古埃及的文明、历史以及古埃及人的生活,主要从埃及著名的考古遗址现场切入,如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和卢克索的神庙,帝后谷的图坦卡蒙陵墓、尼斐尔泰丽陵墓,努比亚的阿布辛贝神庙,菲莱岛的伊西斯神庙、托勒密王朝
本书汇编作者早期及迄于晚近的一系列国学研究之学术成果。内容包括神话学研究、文史考释、古天文历法学、经学、诸子学等。作者于古学之研究,视野宽阔远大,涉猎多种学科。所涉所考,皆钩沉稽隐、遍探故实,而征引宏博,议论发微极为深入。其主要研究方法以训诂为主,包括文字、音韵等知识。
《抗战大后方的陕西》是西南大学潘洵教授主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分省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叙述全面抗战时期的陕西相关情况。其中第一章主要讨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陕西的政治、经济、社会及交通情况,以期对此一阶段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第二、三、四、五、六章主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教科文卫5个重要方面分析陕西
曾国被称为“挖出来的诸侯国”。本书依托馆藏出土文物,归纳了曾国七百年间的简史:西周初年曾国受封,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曾国实力强劲,进入辉煌状态,广交于汉淮地区的黄国、番国、唐国、房国等诸侯,并一度可抗争于楚国。春秋中期开始,曾国虽与唐国等诸侯国交好,但是与楚国处于盟友状态,联姻频繁,楚女屡嫁于曾国。春秋晚期—战国早中期,
本书以萧致治先生口述为主,其家人、学生访谈资料为辅,由萧先生外孙女朱思敏等整理、弟子杨卫东主编,计19章50万字。全书以萧先生的个人经历与学术研究为主线,用朴实的文字讲述了其家庭、求学、工作、治学、生活等方面的精彩篇章,并总结了萧先生一生秉持的“三不”精神,即治学不苟、科研不懈、为人不争,反映了近百年来一代知识分子历经
本书记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侯德榜先生的一生事迹。全书共十章,从侯德榜先生少年苦读,励志报国开始;到中年学成归国,产出化肥,利国惠民;到老年鞠躬尽瘁,量产碳酸氢铵,再攀高峰。书中穿插近百幅图片和照片,使读者在了解侯德榜事迹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科技发展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全书旨在弘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精
本书为历史资料汇编类图书,是宁国市政协组织编写的“宁国市地方文史资料”图书之一,收集史料时间段为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当时称“宁国县”)。全书共分为四部分:一、清咸同年间发生的社会战乱概况;二、史籍记载(志书记载和家谱记载)咸同年间宁国县社会战乱而造成的史实;三、社会调查与研究;四、附录(咸同年间宁国县人口锐减的原因以及
本书以漫画形式简要讲述了宋朝的历史。马小飞、夏琳琳、刘大壮是三个探索欲较强的孩子,他们对历史头疼,不喜欢学历史。脑洞大、爱冒险的马小飞和他的两个好朋友夏琳琳、刘大壮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困惑:怎样让同学们支持自己竞选班委?怎样在自制饮料比赛中脱颖而出?怎么准备参加宋朝街市的主题活动?怎么才能在园游会上把小饼干都卖光?学“
《青史留真》主要以思想、文化、任务为主线,着重推出一批当代文化人的口述回忆,之前我社已经推出了两辑。《青史留真》(第三辑)设立“文化名家”“科技人生”“文化纪实”“艺苑春秋”“学府生涯”等专栏,总共收录文章33篇,一共45万字,主要辑录了龚育之、史铁生、汪国真、车辐、周少稷、吴宓、汤炳正等文化名家的口述或回忆;以及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