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山峁上,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年,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石峁古城建造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之间,存续时间超过300年
地名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指代地理位置,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的信息。所以地名录的出版在文化传承、地理教育、地名保护、旅游推广、学术研究、地方认同、资料参考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本书主要罗列了成县全区域各类别(行政区域类、自然地理实体类、党政机关类、交通运输类、文化旅游类、建筑物
本书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国史观,对“中国现代史”课程进行专题教案设计研究,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完善教学体系,增强教学实效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的目的。本书既是高校“四史”教育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全社会进行“四史”教育的有益读本,还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史党建方向的研究生教材读本。全书分为8章,以历史时
该书分为“走进港澳”“经贸交流”“文化交融”“共襄盛世”主题,记录了湖北省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内容涵盖独家访谈、港澳略览、人物特写、沧桑巨变等。在“走进港澳”中选取了湖北日报迎接香港回归报道专题,港澳旅行记等文章;“经贸交流”则记录了香港、武汉的经贸历史、合作案例等;“文化交融”则聚焦两地的文化名人互
六指街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本书是六指街的第一部志书。本志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系统、全面地记述六指街的历史与现状。本志书按照科学分类和现代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编排内容,事以类从
龙泉窑是我国文化内涵庞杂、生产地域广阔、规模十分壮观的青瓷窑业系统,也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宋时期是龙泉窑面貌最为复杂、类型最为丰富的时期,大致可以划分成金村、大窑、溪口与东区四个类型,其中大窑类型居为核心。本书分为十章,介绍各类型窑址群不同分期的产品面貌和窑业技术特
2019年10月21日至2020年5月31号,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余杭区中泰街道的中桥村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发掘区内有两座低矮山体分立东西两侧,共计发掘墓葬75座,包括汉墓29座、两晋墓13座、南朝墓27座、唐墓2座、宋墓3座、明墓1座;出土随葬品143件,西区53件、东区90件。其中汉六朝时期墓葬呈现家族化埋葬趋
《传承:大国工程使命担当》是由中国工程院推动的一系列科技人物特稿专栏系列报道的结集。该组报道以每篇7000余字的篇幅,讲述了金属学及材料科学专家师昌绪、物理学家朱光亚、计算机专家王选、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水工结构抗震专家陈厚群、建筑史学家傅熹年等30位中国杰出科学家波澜壮阔、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生故事。这些科学家的精
这是一本每年出版的地方性文史读物,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文史,讲好温州文化故事和发展故事,成为展示东瓯优秀文史成果的窗口。本集由“专题”“前辈风雅”“东瓯史谭”“亲历者言”“文化纵横”“书前书后”和“艺术天地”七部分组成,凡22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温州历史上先贤名人的历史贡献和东瓯之地的人文之风,体现出其为使地方性文化资料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载澳门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物产、历史沿革、社会风情及中外交往情况的历史文献。校注者以《(道光七年)香山县下恭常都十三乡采访册》为底本,辅以大量中外文史料,对原书进行校注。本书是近年来澳门的中文文献史料中一次最为重要的挖掘与发现,也是当前澳门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次中文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这是继《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