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为核心,收录了作者本人撰写的相关回忆、随笔、演讲、访谈和论文等,反映了张西平教授在汉学研究方面的理论思考与随想感悟。全书整体分为“师友情缘”“游心之语”“师生之谊”“学术访谈”和“汉学探源”五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的学问历程、学术交往以及教学感悟、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点滴事情。
《理雅各文集》第2卷辑录了由理雅各译注的《中国圣书(二)》《易经》。该书采用英国学者马克斯·缪勒(FriedrichMaxMüller)主编的《东方圣书》第16卷的英文影印本,于1882年出版。其中理雅各所撰序言和导论及费乐仁(LaurenF.Pfister)撰写的导读,均译成中文,收入本卷。
本书是何乐士先生在《〈左传〉虚词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收录论文24篇,研究对象为《左传》中多类、多义、用法比较复杂的20多个虚词。全面描写《左传》虚词的用法,总结其语法特点和客观规律;把虚词研究和句式结合起来,重视虚词在单句、副句、语段中的运用;采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不同虚词或不同句式的特点
《中西元史》是《清华元史》的延续。本学刊虽以“元史”命名,但其所收论文、评述等,内容远不限于传统元朝历史的研究视域,而是秉承百年来元史学界既有之“大元史”精神,以“元史”概指千年以来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国家交流、互鉴、融合与发展的历史内涵,以期真正意义上体现中国元史研究作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独特地位。本刊第四辑
凯撒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擅长演说,谙熟文辞。公元前58年至前50年,凯撒在高卢开疆拓土,于戎马倥偬之中写成《高卢战记》。全书共七卷,详细叙述了在高卢的作战经过,回击了政敌的非难,宣传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凯撒死后,他的幕僚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了第八卷,补述公元前51年至前50年间的史事。全书不仅是一部讲述紧张战局与
《封建社会》是享誉世界的史学大师马克·布洛赫研究西欧中世纪社会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思考、解释和探索。在书中,他分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态等方面的结构,着重展现了中世纪西欧复杂、多重、相互交叉的社会关系,体现了布洛赫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综合透视和把握。本书的生命力在于它显示了历史学作为一
女真等东北诸民族历史悠久,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女真人早在金代和金元更迭过程中,有相当部分融入中原的汉人之中。到明代,留居东北的女真偏远部落的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但随着蒙古对东北管辖势力的衰弱和明朝对东北管控松懈,明代女真人口增加,南下迁徙频繁,社会长足发展,与明朝、蒙古、朝鲜的交往愈加密切,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违背国际公约,对中国多个区域实施严重违反人道的细菌战,给中国人民的带来巨大的灾难。浙江是其中受害时间最长、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书收录的档案文献选自浙江省档案馆和金华市档案馆。上册选稿起自1940年,迄至1946年,按成文时间进行排序。以侵华日军在浙江发动细菌战及其危害的直接证据为核心,收录国
本书基于世界各地自然、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相似性及地理空间的临近性,并遵循中国近周边相对详尽、中国远周边相对粗略的原则,将世界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俄罗斯、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极地等12个区域,系统阐述世界及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在内容的组织上,遵循以中国为中心、
《范仲淹作品编年系地谱》是王兆鹏、陈冠明主编《唐宋文学编年系地谱丛刊》中的一种。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主持“庆历新政”,留有各体作品八百余篇。本书全面梳理范仲淹一生行实事迹,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作品的写作时地逐篇考察,为之编年系地;亦对其作品的内容、意旨作提示与说明。范仲淹一生崇尚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