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每一个笔耕者,都有一位神交已久的前人。
李渔,生于1611年,卒于1680年。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虽然距离李渔有三四百年的时空,但同为一个家乡,他在我心中一点不生疏,冥冥中总有千丝万缕的牵系。本书的起点,也许就源自这种家乡情结的朴素积累吧!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作品涵盖了戏曲、歌舞、服饰、园林、建筑、花卉、器玩等诸多内容,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这些年,我一直在详细阅读这部著作,从戏曲理论到养生之道,从起居生活到为人处世等,他的博学多识让我由衷感叹,他的幽默风趣让我暗暗叫绝。
李渔在文学史上的评价颇高。他努力发现“前人未见之事”,“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故事新鲜,情节奇特,布局巧妙,语言生动。他的小说惩恶扬善,体察民情,歌颂自由恋爱,批判恬不知耻的假道义,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他的《笠翁十种曲》被当时的戏剧界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第一”,他的《无声戏》《十二楼》两个短篇小说集则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上乘之作。也因此,李渔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等,不一而足。
作为一个传奇人物,李渔写过不少故事,流传千古,却无一本自传。其实,他的这一生才是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比他所写的戏剧更加出彩。他并非出生在钟鼎之家,甚至可以说是家境贫寒。然而他天资聪颖,十五岁时在梧桐树上刻诗:“小时种梧桐,桐叶小如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后来,作为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却乡试落第;再次应试,又因清军入关而不了了之。应试的曲折并未对他造成太多影响,他文采斐然,是妥妥的清初“网红”人物,很多人梦寐以求地想要读一读他的著作。当然,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他乔王二姬、五十得子等美谈,除却最后的落败,他的一生简直是不少人的梦想。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以说,李渔个人命运沉浮,也折射出国家民族的治乱兴衰。他这一生,短短七十载,历经明朝天启、崇祯和清朝皇太极、顺治、康熙五位帝王,既见证了大明王朝的灭亡,经历过清军入关,也见证了清朝的鼎盛时期。他经历家境贫寒,也曾锦衣玉食;经历风雨飘摇,也曾金堂玉马。这样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小说,不得不令人感叹命运弄人。也许,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有坚韧顽强的胸怀,才有兼容万物的豪迈,才有多愁善感的忧伤,才有柔肠百转的情怀,也才让他的见地与理解异于常人、超越他人。
凝视历史,我始终抱着发自内心的尊重;探究史实,我一直有发自内心的兴奋。以前看历史方面的书籍时,看到崇祯年间的诸多事端,便特别想写一下明末清初时的故事: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到底发生过多少事儿,又遇到过多少儿女情长?这个念头在心中积压了许久,直到看到李渔这个传奇人物之后便越发不可收拾。他洒脱不羁、毫无章法,又懂生活乐趣、亲切自然;他交朋结友,游历四方,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他能文善曲,雅俗兼之,每出一部作品,便立即风行天下。也许越是混乱的年代,越能磨砺出非凡的人才,犹如大浪淘沙,能让历史记住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人。
正因如此通彻的感悟,本书似乎已经不是因为一个念头而立意,仿佛我早就等候在历史的路口,要为他书写了。秋风宝剑孤臣泪,诸君莫作等闲看。或许本书只是我与他的一个开始而已。
就从年少李渔初遇魏忠贤作为开篇吧!
古兰月
2020年2月19日深夜